——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最近,2009年被执行死刑的毒枭刘招华,突然在微博上走红。原因是他在被捕后接受问话时的一些回答:“我的毒品不给国内人消费,只给国外人消费,人家曾经用鸦片打开中国的大门,我也应该可以用冰毒打开他们的大门,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此荒诞可笑的言论被网友断章取义,并将其塑造成“曲线救国”的民族英雄。
无论是基于调侃还是某种跟风,将一代祸国殃民的毒枭形容成民族英雄,实在是突破了某种合乎常理的下限。鸦片带给中国人无数的苦痛和灾难,是我们难以回首的一段历史,那冰毒又有何异?是不是也会给别人带来这样的痛苦?那他们承受这样的痛苦就是活该的?我们痛恨毒品,更同情那些吸食毒品的受害者,但是为什么在涉及到“国内人”“国外人”这样的字眼时,却总能挑起看客们兴奋的神经,这无疑暗合了其幸灾乐祸的心理。在当今的网络环境中,这种社会心理还少吗?日本发生地震时的煽风点火,美国发生枪击案时的叫好……好像,只有通过这样一种无关痛痒的戏谑,才能表达我们某种意义上的爱国和优越感。
如果所有的犯罪都打着正义的旗号,如果我们都给予这种“正义”以正当性和合理性,那和纵容犯罪有何区别?就如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天皇不断向臣民解释其战争的正义性:日本是东亚地区惟一一个摆脱了被西方侵略和压迫的命运的,所以自然就是东亚的领导者,要带领东亚国家共同把西方人从东亚赶走,日本是领导者和解放者,不是侵略者。后来日本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并且最终战争的灾难也殃及到其本国国民。所以,我们一旦肯定某种犯罪的正义性,并且默认和支持这种畸形价值观的传播,那么灾难就有可能反馈到我们自身。
笔者更愿相信,互联网中集体上演的鹦鹉学舌,只是某种调侃和解嘲,是大家疏于了解真相后的盲目跟风,不然,我们之前还对吸食大麻的小鲜肉喊打喊杀,现在却对制毒贩毒的人表现出温和甚至是崇拜的态度,如此逻辑,不更是互联网中的“毒品”吗?
文/冯尚尚(陕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