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彭雅惠
作为湖南省会,长沙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如何?
近日,长沙市统计局通过随机抽样配合分层抽样的方式,对全市103家企事业单位中近2000名新入职的高校毕业生及海归学子就业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范围包括政府机构、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资合资企业、民间组织、自主创业机构等,涵盖了交通装备、工程机械、新材料新技术、航空航天设备、汽车制造、电力装备、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环保、机器人、高技术船舶和农业机械等产业。
12月15日,长沙市统计局发布新入职人员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吸引就业赢在情感
调查显示,样本中湘籍人员约占总数的83%,外省人员仅占不足17%。这些新入职人员选择长沙就业的主要原因依次是“方便照顾父母”“有合适的工作岗位”“亲戚朋友比较多”“在湖南读书多年已有地域感情”,占比分别为55.52%、38.4%、37%、33.9%。显然,长沙吸引就业者,情感因素占主导。
相较之下,长沙对外省人才的就业吸引力还有待加强,城市魅力尚不足。
同时,样本中71.35%的新入职人员毕业于省内高等院校,其中68%的人认为当前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非常对口”或“比较对口”,75%认为“所学的专业知识结构能满足岗位工作需要”,博士研究生工作与专业对口程度尤其高,达到97%,专业知识100%能满足工作需要。可见,目前长沙的产业结构与高校专业教育特别是高层次的教育对接程度较好。
理想与现实尚有差距
此次调查样本中,本科学历占56.73%,硕士研究生学历占19.4%;博士研究生学历占1.63%。
这些新入职者中,博士研究生理想的就业单位占比前三位的是事业单位、中外合资或外资企业、国有企业,90%的博士研究生期望月收入(含薪酬、津贴、奖金等)为9000元以上;硕士研究生理想的就业单位占比前三位的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外合资或外资企业,36%的硕士研究生期望月收入为9000元以上,约29%期望月收入为6000至7500元,约21%期望月收入为7500至9000元;本科生理想的就业单位占比前三位的是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外合资或外资企业,约31%的本科生期望月收入为4500至6000元,约24%期望月收入为6000至7500元,约18%期望月收入为9000元以上。
而事实上,博士研究生实际就业单位占比前三位的是事业单位、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其中约45%的人月收入能达到9000元;硕士研究生实际就业单位占比前三位的是国有企业、私营企业、中外合资或外资企业,约40%的人月收入为4500至6000元,25%月收入为3000至4500元,19%为6000至7500元;本科生实际就业单位占比前三位的是私营企业、国有企业、中外合资或外资企业,约41%的人月收入为3000至4500元,24%月收入为4500至6000元,22%为3000元以内。
不同学历层次的新入职者在单位、收入方面的“现实”都与“理想”有较大差距,但他们的实际收入水平明显与学历层次成正比例。
接受调查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对当前就业状况满意度依次下降,分别为85%、61%和58%,高学历人才在长沙工作感到更“满意”。
技术人才缺口较大
调查显示,网络招聘信息、父母亲友帮助是新入职者来长沙求职的两大主要途径,通过这两种途径获得就业信息的占比分别为65.1%、31.7%,通过政府部门组织的人才招聘活动获得工作的仅占5.9%。
从所学专业来看,这些新入职者34.86%为工学类,19.98%为管理类,17.35%为经济学类,其中,工学类专业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占比超过50%。显然,长沙目前的产业结构对工科类高层次人才需求量最大。
从就职岗位看,博士研究生的就业岗位集中在技术类和研发类,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岗位集中在管理类和技术类。调查发现,目前,长沙市对管理类人才需求集中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层次,对研发类人才需求集中在博士研究生层次,而各层次的技术类人才缺口都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