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伪佛系心理”折射90后精神困境

来源:红网 作者:黄心怡 编辑:夏熊飞 2017-12-16 00:04:33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丧文化”还未走远,“佛系青年”又在一夜之间刷屏了90后的朋友圈,一众90后纷纷大呼“这不就是我的真实写照”,投入佛系青年的大军。

  所谓佛系青年,是对所有事秉承着无欲无求、不争不抢的“佛系心理”的青年的代号,具体表现包括“佛系读书”——考前不复习分数全靠师生情、“佛系考研”——考上是缘考不上是命、“佛系员工”——不求加薪升职只求当条咸鱼等等。从种种具体表现看来,“佛系青年”似乎并非“真佛”,更像是一种自我封闭的“鸵鸟心理”。

  “佛系心理”背后折射出以90后为主体的当代年轻人的精神困境。“佛系读书”“佛系工作”等“佛系行为”实则影射的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消极心理,由于“拼爹”等非公平话语的渲染,以及社会竞争环境公平性原则部分缺失,导致年轻人目标模糊甚至缺失。没有目标的同时也导致缺乏向上的驱动力,“被动式的”缺乏上进心,显现出一种心理的早衰化。此外,信息时代中社交化大潮以及个人形象的高度突显,使年轻人的自我意识突出,将置于社交平台自我美化,其社交平台上的“我”和现实的“我”形成存在的落差,使得自卑感滋生,“虚拟自我”与“现实自我”形成二元对立,催生现实中自我迷失、自我催眠的“鸵鸟心理”。可见,与其说所谓“佛系心理”,倒不如称其为“伪佛系心理”

  真正的“佛系心理”应该是断舍离的生活极简主义、有所追求与坚持,以及“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担当感。正如唐代高僧玄奘,一身麻衣,西行五万里,历经千辛取得真经,渡化众生。当代年轻人应该对生活做减法,断绝对物质的迷恋和执着,舍弃没用的东西,远离负面情绪;在学习工作中找准目标,执着追求;对于社会问题,敢于质疑、敢于发声,“铁肩担道义”,而非置身“伪佛”逃避责任与担当。

  文/黄心怡(重庆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