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高校改革不应从“增设早自习”开始

来源:红网 作者:李毅斌 编辑:王俞 2017-12-01 00:03:37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民航运输学院一则通知引发学生们热议,根据通知要求,民航运输学院大二的所有学生周一至周五每天早上7点40开始上早自习,时间为半个小时。

  如今睡眠压力、学习压力、心理压力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三大问题,高校生更自嘲遭遇“脱发危机”。课程和就业的压力让大学生起早摸黑习以为常,而此时高校强制性增设一节早自习,学生大多表示难以接受。高校对此回应称:“早自习的作用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自控力和守时的习惯”,校方的初衷虽值得肯定,但培养习惯未必需要强制。

  在学习上保持自控力,应是学生能够自主合理地安排好时间作息,劳逸结合。倘若一名大学生还需依靠学校监督强制方能保持自控,岂不是贻笑大方?高校教育不同专业的课程时间有所差异,一般而言,大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课程安排学习、娱乐、休息的时间,这也是大学区别于初高中之处,学校插手到当中的安排是否会破坏学生自主安排的日程,影响到学生的休息时间,自习效率能否保证,此点尚需考虑。

  大学生旷课迟到的现象确实存在,但是加一节自习是否能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我看未必。自习的重要程度不如专业课程,倘若专业课程的时间观念都欠佳,追加自习也是无补于事。高校培养学生守时习惯,更应从考勤制度的完善和课程考核的把关着手,“节外生枝”也是“治标不治本”。

  再者,不同高校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民航运输高校提倡早起锻炼合情合理,但是将“倡导”变为“强制”有失偏颇。若以此逻辑推论,航空专业职业要求早起,便从大学教育开始强制早起,那么医学专业的学生是否应该为以后值班做准备,大学期间便开始“三班”作息?新闻、公安专业学生是否需要习惯24小时待命?职业和教学的分界线理应划清,学生走进社会后,能根据自己的工作需求更改生活作息,随着年纪阅历的增长,自制能力也会相应提高,高校无须多虑。

  归根到底,高校增设早自习这一举动,是传统“教学制度”的观念尚未转型的体现。初高中学生年纪尚轻,需要外部约束监管无可厚非。但是经历高考走进大学殿堂的学生,均已心智成熟,学习生活也不再是高中“两点一线”的生活,高校提供给学生的应是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和高质量的课程安排,而不应是将学生“关起来”教。早自习可以增设,但应以自愿为原则,无须强制。国内众多大学在信心满满地投入“双一流”建设的同时,更应正视高校教育观念的僵化问题,灵活变通,从课程、考勤方面着手改革,完善教学培养的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课程建设,培养、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带有职业色彩的院校也应如此。

  文/李毅斌(中山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