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2017年11月22日,北京朝阳区红黄蓝新天地幼儿园某幼儿家长报警称,怀疑其孩子在幼儿园内受到教师侵害。公众义愤填膺,对红黄蓝幼儿园口诛笔伐。大量讨伐该幼儿园的文章出现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上。某些平台里更是流传起该幼儿园幼童被猥亵的信息。
11月23日,警方将行为人刘某(女,31岁,北京人)抓获。其对自己编造有人猥亵幼儿的虚假信息,后通过微信群传播的违法事实供认不讳,并对造成的不良影响深表悔恨。(11月25日《环球时报》)
回过头来观察本次“红黄蓝”事件中的谣言,我们可能会觉得荒唐。在北京朝阳区的高级幼儿园内,如果真的有人猥亵幼儿,那家长早就应该知道。毕竟,家长们连孩子身上多了几个针孔都能发现,又怎么会忽视这样巨大的伤害呢?公众陷于对该幼儿园的愤怒之中,缺少分析的理性,将猥亵幼儿的谣言推得更远,最终导致了谣言的疯狂扩散。
舆论是自由的,公众可以自由发声,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利,没有人或组织可以剥夺。但是舆论又不是一股真正独立的力量,诸多因素影响着它的走向。当别有用心者使用多种方法将舆论引向对社会有害的方向,公众可能注意不到自己已经与初衷背离,走向一条伤害自己也伤害社会的道路。尤其是,当公众自以为仍在正义的旗帜下“战斗”时,他们的决心越是坚定,他们的行动越是迅速,他们对自己初衷的背离就越严重。
正义的旗帜下,不应该潜藏着邪恶的爪牙。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而发出的声音,不能搭载着谣言而向全国发送。
公众表达自己的愤懑时,要注意那激起我们愤懑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我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朴素愿望越是纯洁,我们在表达这种愿望时就越要小心。我们离现场很远,离事实很远,离真相更远。为了避免受到蒙骗,我们必须要学会克制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更为仔细地观察那些激起愤怒的信息。这些信息来自什么平台?是否有证据能证明这种说法?这些信息逻辑上是否说得通?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识破谣言的能力,但是依据常识而怀疑一个荒唐、无力的谎言并不是一件难事。我们所欠缺的,或许只是一点注意力。
面对一些阴暗面,可能我们都是脆弱的。“声音”,几乎是我们唯一的武器。正因为这种武器的宝贵与珍稀,我们才更应该注意自己的使用方式,莫让谣言借正义之名肆虐。
文/陈靖(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