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阿姨,取快递。”“提货码多少?”“有好几个,一个5xxx,一个7xxx,一个……”“双十一”过后,每个快递代收站排的队伍都不亚于学校食堂或公交车站——甚至更长。尽管已经过去一周,但这个“全民剁手节”带来的热度显然还在发酵。
打开任意一家搜索引擎或新闻头条,不难发现,“3分01秒,成交额超过100亿元”“截至12日零点,天猫、淘宝总成交额高达1682亿元”等一系列数字都在标榜着今年“双十一”的交易量比以往任何一届都要大,但这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背后同时也牵扯出诸如“过分提价”“捆绑销售”“卡秒抢货”“物流积压”等一系列问题和隐患。
从09年略不起眼的0.5亿元到今年略显夸张的1682亿元,每一年淘宝(天猫)“双十一”的销售额都在不停刷新我们的眼球。或许是首年参与的27个品牌初尝甜头让人眼红,越来越多的商家品牌想在这天的“购物狂欢”中分一杯羹,但同时,商家的花样和规则也在逐年增多。如果说头几年“双十一”的商家确实做到了在追求销量的同时优惠消费者,那么近几年来,“前十一秒支付订单半价”“预售定金50抵50”“提价后打折”“好物0元购”等等看似优惠的规则让一部分消费者越来越摸不着头脑,甚至开始质疑:我们被“双十一”耍了吗?
其实从部分品牌宣布“双十一”预售规则开始,网上就不断有网友在调侃,“没点奥数功底不敢参加‘双十一’”“花5分钟选好买什么,再花半个小时计算怎么买比较合算”“如果能抢到前十一秒我还不如去买彩票”。直到“双十一”当天结束后,抱怨和困惑也并没有减少。有人面对“双十一”后反而更便宜的已购商品懊悔不已,有人拿着质量参差不齐的到手货物怀疑是否为“‘双十一’特供版”,也有人面对着自从发货就从未更新过的物流信息哭笑不得。就拿某护肤品牌推出的“好物0元购”活动为例,该活动的规则是“消费者先付全款购买该商品,等到确认收货后再向商家申请退款”。这样的活动看似是双赢交易,一方面商家利用大多数消费者“白送为何不要”的心理来冲刺“双十一”销量榜,另一方面购买者也确实不花钱就买到了东西,但实际上据部分购买者反映,确认收货后商家还强制要求购买者给商品好评才同意退款申请。商家冲刺销量的求胜心理我们不难理解,但这样进一步的过分要求实则已经违背了平等交易的原则,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不说,对商家的声誉和形象也会造成不可抹去的负面影响。
经历了几届“双十一”的“腥风血雨”后,部分消费者鉴于虚假优惠、无理商家、龟速物流等因素已经放弃了在“双十一”这天争得头破血流,但是仍然有些人享受这个等、抢、得到、分享的剁手过程中获得的快乐,已经把“双十一”当作一种快乐仪式。其实说到底,“双十一”的本质是一场借助“光棍节”为载体的促销活动,从“单身剁手节”到“全民剁手节”,我认为一直不变同时仍需长期努力的是双方都要尊重双赢的规则——一方面,消费者要弄清规则理性消费,避免沦为冲动消费的奴隶,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商家要做到诚信、平等、公开交易,不能只图眼前利益而用模棱两可的促销游戏蒙蔽和欺骗消费者,让消费者感觉自己被“耍”了。如此,“全民剁手节”的这份快乐才能延续下去。
文/陈再标(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