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有媒体报道,有大学教师在南京中山植物园(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参观时,趁人不备,将多份重要标本(部分标本为孤本)“顺走”。记者采访了该标本馆相关负责人,其表示,经查,该馆目前的确已发现有7种植物、共12份标本因部分被“顺走”而损坏,“顺走”者为山东某本科高校的一名副教授。(11月22日澎湃新闻)
新闻一经曝光,许多人都不敢相信——为什么一个大学教授竟会做出这样的事?
在我们印象中,大学教授应当是接受了高等教育,有素质有原则的,所以教授“偷”标本一事,便更加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惊异。这就会涉及到人们常说的“学历虽高,素质却低”的问题。的确,当下的教育常常是追求分数与证书,忽略了真正的道德素质教育,人们在追求学历与利益的时候常常忘了思考,我们所做的事,是否合乎道德,是否侵害了他人的利益。
想要取得标本样本进行研究的方法,不止一个,研究者可以去往该标本的来源地寻找,或者通过正规渠道对接标本馆,提出取样申请,经标本馆审核考虑后获得取样。当然,自己去寻找不仅费时费力,更有可能面临苦寻无果的境遇;而如果通过正规渠道向标本馆提出取样申请,标本馆也要根据标本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允准。
很显然,新闻中这位涉事教授所带走的标本,可以说是相当稀有的,由于“孤本”难得,教授便也起了占为己有的心思。
因此,我们同样不能排除,该教授痴迷于对植物的研究,并且为了寻找自己想要的标本已经四处搜寻,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却始终无果,故而采取“下下策”的可能性。
然而,无论出于什么样的本意,都不应当采取这样不正当的手段取得标本,可能名义上是为了学术研究,但实际上,他为了一己私利取得“孤本”,却对其他学者未来的研究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试想一下,倘若天下的植物学学者都选择去中山植物园或者其他研究所“顺走”自己想要的标本,那将会有多少标本在其他学者“一睹其风采”之前就遭到了毁坏且不可修复?
当然,这类在学术领域为了自己的研究没能守住自己道德底线的实例也时有发生。学者们还需坚持自己的行为准则,不做伤害他人利益的事,为学术界保留一片“知识的净土”。
文/张轩语(苏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