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看清华学霸PK:大学里不能少了榜样

来源:红网 作者:班志斌 编辑:王俞 2017-11-11 00:01:47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本科生科研横跨物理学三个完全不同的领域——量子信息、光子学和凝聚态理论计算,发表7篇SCI论文,物理学中“四大力学”课程全部满分……清华大学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答辩会被媒体报道后,学霸们的简历很快引起大家的关注。(11月8日《中国青年报》)

  清华学子的学习经历非常亮眼,网民们的评论同样值得关注。这则新闻在网络上被传播后,网友评价几乎分成了截然相反的两派。一派极力贬低这些学生,认为这些学生不过是考试机器,以后未必成材。即使成了材,也都会移民发达国家,于国家无益。另一派则是充满崇拜和羡慕,认为这些学生是“神人”“大牛”“天赋异禀”,普通学校的学生是永远达不到这种高度的,自己只管膜拜就好。

  如此围观清华学霸PK,看似热闹,其实认识出现了偏差。前者一味贬低显然有些荒谬,从这些学生的简历中可以看出来,除了成绩优秀外,他们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体育、艺术也样样不差,把他们称作是考试机器,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自欺欺人。至于他们今后会不会移民,更是一个未知数,妄下定论是没有依据的。即使有人去国外工作了,也不能以此道德绑架来否定他们的优秀。崇拜羡慕者虽然看到了这些人的优点,但把自己和他们区别开来,认为这是少数天才,与自己无关,这样的崇拜更多是一种“事不关己式崇拜”。

  中国家长常常会在孩子面前念叨邻居或是同事家的孩子——从小品学兼优,最后考上名牌大学。父母讲这样的故事是为孩子树立榜样,但榜样故事往往在孩子考上大学后就结束了。考上大学后的生活应该怎么过,父母可能不知道,也可能认为没有那么重要。等到父母再次用榜样来教育孩子的时候,已经是催着孩子考公务员或者结婚的时候了。上了大学,高考任务完成,又少了外界指引,大学生常常会找不到努力方向,进入迷茫期。这时,一些不靠谱的“经验之谈”也会趁虚而入,诸如“60分万岁”“没有翘过课的大学是不完整的”“进了学生会能加分”……

  其实,这样的奖学金答辩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学习优秀的同龄人的成长经历,可以帮助大学生找到方向。这次,清华大学的奖学金答辩也并不是只看重成绩排名,而是分成了学业科研、全面发展、创新创业、文化体育、公益服务五种申请类型,基本涵盖了大学生在校成长方式。虽然,清华学子可能有更好的教育资源,但绝对不妨碍普通学校学生学习其成长方式,找准自己的定位。向优秀的同龄人学习,看得见摸得着,远比打鸡血的成功学书籍和矫情的心灵鸡汤更有价值。

  不只是清华大学,很多学校都会有类似的奖学金答辩会,让全校最优秀的学生一起竞争奖学金。同为大学生,面对这种奖学金答辩会,与其盲目崇拜或是羡慕嫉妒恨,倒不如见贤思齐,借他山之石为我所用,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

  文/班志斌(重庆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