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曾立:大力推进军民融合 培育湖南创新发展新动能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陈美淇 汪衡 编辑:曾映雪 2017-11-09 16:07:50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到要补短板,只有补齐短板才能实现社会的均衡发展。十九大后,如何把社会各项事业中的短板和短腿补好,不让短板拉后腿,不用长短腿跛脚走路,成为各地着重思考并力争解决的问题。从今天开始红网时刻推出【贯彻发展新理念 转型升级补短板——智库领军人才“十人谈”】栏目,专访湖南智库领军人才,为湖南补短板建言献策。

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技与军民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曾立。

  红网时刻记者 陈美淇 摄影 汪衡 长沙报道

  “当前,我们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发展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新常态,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任务艰巨繁重,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是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的有效途径和关键环节。”国防科技大学国防科技与军民融合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曾立表示。

  曾立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三次提到“军民融合”,一是把“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列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二是提出“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必须“坚定实施”的重大战略,三是将“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作为“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任务要求,这标志着党对军民融合地位作用和特点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和境界。

  湖南要把握国际国内两个机遇和挑战

  曾立说,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不断催生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军事变革走向深入。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国家安全从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延展。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国防科技工业进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攻坚期。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新格局正在形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道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湖南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提供了新动能。”

  曾立表示,湖南作为军工资源大省,必须站在兼顾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主动迎接新的挑战,抢抓新的机遇。统筹利用湖南军民优势资源,加快湖南军工产品的结构调整,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浪潮的新机遇,以自主创新作为战略基点和生命线,着力提升和累加生产要素的技术含量,寻找适合国情省情的重大技术路径,把创新摆在湖南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曾立介绍,当前,湖南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各级工作机构日益完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健全。全省军民融合产业经济规模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形成了以核、航空、航天、特种装备制造、军工电子、船舶、民爆与化工七个主导产业为重点,以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新兴产业的军民融合特色产业格局。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军民联合攻关,一批技术先进、性能优良、附加值高的信息化装备、智能化弹药、非战装备等新型武器装备产品基本成型。

  与此同时,湖南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军民融合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市场机制不够完善,政策支持力度需不断加大,军民融合产业经济总体实力不强等问题。怎么解决?曾立认为,推动湖南军民深度融合发展,必须紧随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把握“三量齐升”新要求,统筹“两个市场”,落实制造强省行动计划,强化军贸泛化效应,提升核心竞争力和配套层级,加强合作对接,形成小核心、大协作的产业格局和对内大循环、对外大开放的发展格局。湖南国防科技工业既要通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大协作,向全社会释放需求和带动经济增长,也要充分发挥军工技术、能力和人才优势。省政府应支持鼓励设立混合所有制性质的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军民两用产业发展,为加快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发挥积极引导作用,推动“民参军”与“军转民”良性互动的军民融合体系形成。

  湖南军民融合的“一区七基地”

  曾立介绍,湖南军民融合发展应按照“一核三极四带多点”空间布局和发展思路,发挥“一带一部”区位优势,坚持“产业集群、企业集聚”的原则,聚焦海洋、空天和网络空间等重点领域,依托一批技术领先、综合实力较强的优势企业,深入推进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发展,重点构建“一区七基地”军民融合产业区域发展新格局。

  长沙:军民融合产业示范区。长沙建设航空航天工业园,大力发展航空材料、航空维修、航空运输产业,打造成集设计、制造、试验、服务为一体的飞机起飞着陆系统研制和维修服务基地,发展临近空间飞行器设计与制造,卫星地面装备与应用设备,航天材料、惯性导航等,积极推动航天技术在交通、环境、应急通信等民用领域的应用。建设电子信息产业园,加快发展海洋测绘与监测信息、太阳能电池制造装备、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芯片、电子封装材料、特种元器件等产业,积极推动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推动长株潭地区以光电信息、电工电器等产业为重点,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自主创新,形成链条完整、辐射周边的优势产业园区,打造国内一流、技术领先的光电产业研制和孵化基地。建设军民融合科技创新产业园,发挥国防科技大学的领头作用,重点发展超级计算机、北斗导航、激光陀螺、航空、航天等关键领域,加快完成国家级北斗卫星导航应用示范区建设核心任务。

  株洲:航空动力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有效整合军、地资源,合力布局航空产业,大力发展通航运营,打造通用飞机和民用直升机的重要生产基地,世界级航空产品生产基地,中国通用飞机动力主要供应商和运营商、国内地面燃气轮机及其成套设备主要研发制造产区。

  湘潭:海洋与特种装备军民融合产业基地。以军工大型企业为引领、民用骨干企业为支撑、以中小微配套企业为补充,发展军民两用先进装备制造、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军民两用电子信息、舰船电机、电磁动力、海洋工程机械等产业,形成湘潭九华和雨湖军民结合产业集聚区,有效支撑区域经济增长。

  岳阳:卫星导航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按照科技与山水共生、产业与生活共融的理念,加快建设岳阳北斗城市应用示范工程,建设“数字岳阳”,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平江:军民融合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军民两用爆破器材,汽车与工程机械、光电信息、新材料等军民融合优势产业,为加快建设环洞庭湖经济带提供军民融合发展动力。

  衡阳:核电核能军民融合产业基地。重点发展核能资源及应用技术,提高省内核电装备配套,建立核电及核应急体系,大力发展核放射下军民两用的核检测、核能发电、核电配套设备、矿产井建及矿山设备、特种工程机械等制造业,打造湖南品牌产业园区。

  益阳:高技术船舶军民融合产业基地。充分利用国家部署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打造全国具有最强竞争力的游艇和公务艇产业基地,中部地区具有鲜明特色的内河船舶制造基地和湖南船舶设计研发展示中心。

  地方兵器特种装备产业基地。充分挖掘并发挥湖南兵器集团轻武器制造能力优势,打造光电信息、制导与控制、电子与通讯等科技成果孵化平台,积极开拓国内外军民两个市场,形成公共安全现场处置技术、反恐处突综合防卫技术、特种光电信息技术、精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军民融合产业化基地,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

  创新+平台+人才+市场 为军民融合营造良好环境

  曾立表示,在推动军民融合过程中,应该注重创新、平台、人才、市场四个方面的建设。

  在服务平台建设方面,以政府投入为主,依托有关国家级、省级科技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实施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专项工程。针对湖南国防科技工业特点,立足湖南特色,进一步扩大和提升军工配套范围和层级,努力提升工业配套能力。构建军民融合科技成果展示、交易和产权交易的综合平台,加强军工单位与民口产业之间、军民两用技术项目之间的对接。

  同时,围绕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发展需要,密切军地双方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交流合作,积极构建军地两用高端人才培养体系。以各级各类人才工程为抓手,推进复合领军型人才培养,培养打造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的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加大面向生产一线的工程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实施人才交流培训计划,有效促进人才相互引进、互相流动,培养军民两用型高技术创新实践人才。

  积极推进两用技术创新应用,定期组织发布军民两用技术转化推广目录,强化产学研结合,构建军民两用技术协同创新平台,开展多种协同创新模式,逐步建立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应用研究以及成果转化相统一的协调发展机制,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两用技术成果的双向转移,加快产业集聚,扩大军民两用高新技术产业规模。

  除此之外,要打造军民深度融合经济发展新体系。推进军工能力调整与制造强省计划紧密衔接,加大先进民口企业及社会资源的引进力度,拓宽“民参军”渠道,完善“民参军”机制,提升“民参军”效益,加快建设形成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共性工业基础、要素共享机制、通用标准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军工能力深深根植于经济发展的局面。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