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为了听一场微积分讲座,没有挤进教室的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甚至爬上窗户。一个风趣活泼的老师,把本来有些枯燥的课程,上成了一场吸引力爆棚的演唱会。凭借一堂课火了一把的电子科大,和前不久同样引起人们关注的武大“最奢侈的基础课”一样,再一次证明,拥有让人爬窗蹭课的教师才是高校的最大魅力。
当下大学生常常被批评不爱学习,可以为此提供依据的是学生逃课现象严重;即便不逃课,上课玩手机谈恋爱不干正事的也占了大部分。但这个群体绝不是一句“不爱学习”就可以概括的。一部分学生对某门课不感兴趣,可能是因为课程实在太无聊,与其在教室睡觉不如回宿舍睡觉。另外,大学生也并非纯粹因为课程有趣才喜欢,他们也看中一门课是否有干货,是否对自己有用。毕竟,对于一些目标明确、学习主动性很强的同学来说,“还不如自习呢”早就成为他们不去上他们认为学不到什么东西的课的重要理由之一。另一方面,大部分大学生对知识有深深的渴望和尊重,这种渴望和尊重,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笔者曾经去听母校老校长的一个讲座,那也是一场人挤人的盛会。讲座原计划晚上九点前结束,但是那天的讲座硬是在大家的请求下持续到了十一点多。很多外校的同学因为来得晚只好挤在门口,振臂高呼就为了要到话筒向校长提问。几年前苏立教授在中南大学的一场演讲,因为人多,听讲者甚至坐到了讲台上。若不是场地限制,排场可能会不输于一场明星演唱会。这其中听讲的,不乏平时“不爱学习”的人。
因此随着各地“爆款”网红教师越来越多,高校也应当意识到,办好教育、把学生留在课堂,真正重要的不是教学硬件多么完善,百度上有多少挂名的教授和院士,或者用什么办法强制学生到课,拥有有魅力的教师并把这些教师留在课堂才是最重要的。毕竟在校园里,是教授还是讲师,是海归或者院士,头衔越来越不能决定学生的到课率、以及一个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讲师的课堂可以比教授的精彩,重金聘请的海归教授也可能道德水平堪忧,院士可能只是挂个名,学生大学四年也见不到一回。毕业之后,学生可能不会记得谁是什么头衔,但会记得谁给自己带来重要知识和精神财富。一“座”难求的网红课折射出,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一个能给自己提供真正知识和精神财富的教师。
浙江大学的“心平奖教金”,教师获奖的标准就是全校师生的认可度高低。之前浙大玩直播火了的“矿爷”,就凭借高人气拿下这个奖。其他高校大可以借鉴这种方式,把荣誉和奖励颁给最有魅力的教师。这样,教师会更注重自己的教学技巧,提升自身水平及课堂的吸引力。这也有助于改变高校教师乐于评职称不重课堂,学校乐于大量引进“人才”而不重教学的风气。毕竟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前者是老师们的私事,后者学校的“私事”,对自己并没有真正的利好。
况且,今天的大学生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主力军,掌握着大量的媒体资源,懂得更多的传播技巧。一个老师教学与人格质量几何,好的坏的经过他们扩散,往往能一呼“万”应。如今老师越来越成为大学的名片,很大一部分是学生打造出来的。而这张名片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学的声誉。再说到人文情怀,在大学,最能体现人文情怀的,除了学校的治学理念,还有老师的魅力以及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这些品质,可不是提供更好的宿舍条件,一个环境好的食堂就能拥有的。
文/王艳华(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