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垃圾罚单”让垃圾分类不再原地踏步

来源:红网 作者:张哲浩 编辑:夏熊飞 2017-11-05 00:03:11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执法总队副总队长王汝伟再次带队出动,这次目的地是静安寺商圈,检查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情况。这已是他们第二次专项执法了。今年8月初,王汝伟带队检查了南京路商圈,还开出了上海市第一张相关“垃圾罚单”。上海单位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动真格了。(11月4日《人民日报》)

  别看只是一张金额不那么大的罚单,但它的威力和意义可不小。它意味着政府在垃圾分类这项工作上的角色由一个单纯的“宣传者”正式变成了一个“管理者”,意味着垃圾不分类将面临处罚,意味着垃圾分类将不再原地踏步。

  从2000年起,我国开始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8个城市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到如今已经过去了17个年头了。17年来,垃圾分类却总体进展缓慢,究其原因,最关键的就是政府的定位存在着偏差。

  垃圾分类是个系统复杂的过程,涉及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等多个方面,同时还涉及废品回收再利用系统与环卫系统。如此复杂的一项工作,政府在其中仅仅只扮演了一个“呼吁者”和“鼓励者”的身份,更多的只是通过宣传去号召大家进行垃圾分类,而多部门间少有协调与联动,也没有配套相关的奖惩措施,全部寄希望于各个主体的“自觉、自发”,如此,想要真正达成垃圾分类的效果实属“难于上青天”。

  如今,上海市的这张罚单意味着这种混乱、原地踏步的局面将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政府将正确定位到“管理者”的身份,垃圾分类势必会取得突破性进展。当然,垃圾分类的管理工作不能仅仅靠着“罚单”这个手段来“一罚了之”,而应该联动多方,形成合力,形成“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治理格局,促成垃圾分类工作的更进一步。

  就政府自身来说,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划,切忌“一刀切”的工作方案,在正式执法前,提前形成文件,告知相关部门与有关单位。并应该像上海市一样,提前开始准备,书面告知书要对方签收,确保告知到位。既给予了有关单位充足的准备时间,又能够防止在正式执法时出现“不认帐”的情况。同时政府还应该有较为明确的规划方案,分步推进具体工作,可以先从机关事业单位入手,积累相关经验后再推广到当地的其他企业,最后再推行到社区,实现垃圾分类制度的全覆盖。

  另外,政府在发挥其自身作用的同时,还应该调动企业和居民参与其中,多源驱动垃圾分类治理。就企业而言,政府应加大对垃圾分类领域公司企业的资金、技术与政策支持,加强其与环卫等职能部门的联系,以期培育出一批有能力、有技术的市场主体,为垃圾的分类处理提供保证。对于广大的居民,政府应当制定出更加具体的垃圾分类标准,编写成册,定期在社区进行宣讲与发放,完善回收系统和配套设施,让居民能够更好地进行垃圾的有效分类,不再“一头雾水”。

  文/张哲浩(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