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豫章学院背后是父母对子女的漠视

来源:红网 作者:唐淼 编辑:夏熊飞 2017-11-05 00:03:09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多则网帖称,江西省南昌市“豫章学院”体罚学生,对学生造成身心伤害。10月30日晚间,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区官方微博回应称,网帖所述情况部分存在,已经责成处罚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那些被家长认为有“恶习”,无法管教的学生是这个学校的主要生源。很多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家长骗进了这所学校。一名网友称,她母亲以旅游的名义将她带到了江西南昌,然而一下飞机,就被接到了豫章学院,在没收了她的手机首饰等物品后将她关进了小黑屋。通过呼救、拍门等方式引来了警察,警察在看过学校与她母亲签订的合同并与她母亲通话后,也表示无能为力,于是她又被教官拖走了。学生在被“送进”学校后,如果不听话,就会被教官打戒尺,情节严重的,则会被钢筋特制的“龙鞭”抽。而学生在进入豫章学院后,至少要待半年才能出来。

  家长眼中的“恶习”,主要是网瘾、早恋、不爱学习、性格叛逆等。这些青春期中常见的问题,在家长眼中却被看成难以跨越的拦路虎。家长们将这种学校视为让孩子戒掉恶习、走上正轨的希望。而家长们获取关于学校主要信息的途径则是网络,通过网络搜索看到这所学校的广告,觉得既能帮孩子戒掉恶习,还能学点国学,何乐而不为呢。在简单地动了动手指后,家长就做出了将孩子送走至少半年的决定,而这个决定的当事人却毫不知情。一位该校毕业生的家长说,孩子出来后,随身带着一把刀,家长只要将车开到陌生的地方,就会跳车逃跑。可见,家长将子女送到戒网瘾学校的做法,已经使父母子女间的信任完全破裂了。

  在漠视子女意见的情况下,将其强行送入戒网瘾学校,以爱之名。一些家长老爱说“我这是为了你好”,却从没想过孩子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在不了解子女的情况下,将自以为的好意强加在子女身上。将子女送进豫章书院的父母说“哪怕付出一点经济代价,孩子吃点苦头,都是能接受的”,也许在一些家长看来,将孩子送进这些戒网瘾学校已经是自己为“不听话子女”做出的最后努力了,是为人父母做出的“无私贡献”。父母通过“我是为你好”这种出发点将自己的行为合理化,并自我感动。但出发点真的能成为替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做决定的理由吗?

  鲁迅说:“子女是即我非我的人,但既已分立,也便是人类中的人。”将子女送到戒网瘾学校的父母们,放大了子女的“即我”属性,这很无私。在这些典型的“中国式父母”眼中,子女的第一属性是“自己的孩子”,是“自己身上的一块肉”。这种观念使得家长在对子女教育的过程中实行的是服从式教育,也被称为“棍棒教育”。当这种服从式教育不管用之后,家长就觉得孩子已经无可救药了,唯一的办法就是将他送进更加强权的机构,比如戒网瘾学校。但对于子女是“非我”的人这一概念,却习惯性地漠视。子女是“非我”的人,所以应该得到解放,全部为他自己所有,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父母不再漠视子女,认识到子女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将子女从棍棒教育下解放,道阻且长,但却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事。

  文/唐淼(重庆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