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快手再遭嘲讽,谁是互联网鄙视链胜者

来源:红网 作者:陈尹 编辑:王俞 2017-10-29 00:03:41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随着韩国歌手李知恩的快手帐号被网友爆出,一向以“城镇小网红专用视频软件”形象示人的快手,又一次被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网友的热议很快分为两派,一边认为快手拉低了明星的档次,另一边则认为同是短视频软件,快手与其他同类产品没有档次之别。

  沉寂已久却从未消失的鄙视链,再一次在这场网友辩论赛中展现出其对互联网的裹挟。

  互联网鄙视链最早出现在2012年。当时网络上流行着这样一段话:“看英剧的鄙视看美剧的,看美剧的鄙视看日韩剧的,看日韩剧的鄙视看港台剧的,看港台剧的鄙视看国产剧的;玩豆瓣的鄙视玩天涯的,玩天涯的鄙视玩猫扑的,玩猫扑的鄙视玩贴吧的……”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常展露的鄙视之情于互联网上随处可见。强调信息多元的互联网非但没有消除认知差异带来的群体隔阂,反而在不同群体之间建起了更厚的墙。

  以快手为例,因其主要用户多集中于三四线小城市,导致其长久以来一直与“杀马特”一词保持着密切的关联。今年7月,快手官方运营在国内问答社区知乎上注册账号并回答“在快手工作是一种怎么样的体验”这一问题,结果却遭到知乎用户的群嘲,其产品文化中带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双击666”“裤裆塞鞭炮”等流行语,已然成为他人群起而攻之的理由。不得不承认,快手上一部分用户三观确实存在偏差,然而正是这些用户以及其所代表的快手文化,却也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追捧。一面是来自其他社交软件用户的群嘲,一面是快手用户的自嗨,我认为这种两极化的受众反应,源于中国流行文化圈层的割裂。

  一如快手帐户自带阶层标签,网络上堪称快手鄙视大本营的知乎,其活跃用户大多也来自同一阶层。传统互联网文化刚刚崛起的时候,大多是各路意见领袖进行单向信息传递的过程,这也极易放大不同群体间的差异。现实生活中,处于社会相同阶层的人更易进入同一社交圈,而对于看似人人发声机会均等的互联网,这条规律依然适用。知乎在正式开放前,并不对外开放注册功能,只有受到邀请方可成为其注册用户。此举直接导致知乎元老级用户大都来自精英阶层,而日后的用户也基本是对精英文化感兴趣的知识人群,而不太可能是想看“直播用拖拉机吃面”的县城青年。不同群体间兴趣爱好的差异,在网络时代变得比以往更为显著。《乡村爱情故事》的粉丝不会去豆瓣看《第二生命》的短评,沉浸于天下情怀的喊麦歌迷也不会去细细品味肖邦,不同社会阶层被速绘成各式各样的爱好群体,之间的差异也越来越明显,而这或许正是鄙视链的源头。

  “完美的自恋,歹毒的投射,组成了彼此的意淫。焦虑的、不信任的人际关系中有大多数人,会用这样的方式和自己和别人相处。”心理学家胡慎之对一张展现乘务组鄙视链的图片做出过这样的评论。正如他所说的那样,互联网鄙视链或许是社会各阶层间优越感、崇拜、鄙夷等诸多情绪的投影。人们不需要经过任何努力,只需要在屏幕背后将对方的缺点加倍放大即可获得心理上巨大的优越与满足。在这一场气势汹汹且永无止境的循环里,身处其中的人一面嘲讽着自己之下的他人,一面被自己之上的人看不起,谁也不会到达鄙视链顶端,每个人都在遭受来自头顶之上的白眼。不管是为了找寻归属感,还是展现自我,抑或是消除孤独,鄙视都不能成为最明智的应对办法。因为在鄙视的怪圈中,每一个人都在链条的最末端。

  文/陈尹(苏州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