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长沙全市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暨省会社科界座谈会发言摘要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 编辑:吕周阳 2017-10-25 09:06:05
时刻新闻
—分享—

昨日下午,全市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暨省会社科界座谈会召开,图为会议现场。 长沙晚报记者 王志伟 摄

李跃龙

覃正爱

陈芳辉

黄永鹏

吴安定

屈林岩

徐辉

刘莉霞

陈仁仁

傅晓华

李扬

  编者按

  认真学习领会、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为在全市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昨日下午,由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主办、长沙晚报社承办的“全市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暨省会社科界座谈会”举行。会上,十余名省会社科理论专家代表,从不同角度畅谈了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心得体会。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高山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卫政主持会议。兹将部分专家发言内容摘要刊载如下。

  认真学习领会报告中的两个“没有变”

  省政府参事室副主任 李跃龙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没有变”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十九大报告若干理论创新和重要部署的出发点,是我们党要实现的国家发展战略的起点与支点。

  第一个“没有变”,就是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第二个“没有变”,就是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一实事求是的科学定位和清醒判断可以使我们党的施政方针经得住时间与历史考验,可以使我们党的施政方针和各项政策在健康的运行轨道上得以持久发力,从而逐步实现各项宏伟蓝图。

  国情是制定政策的出发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中国现实发展状况的务实且清醒的理性概括,而这种极为重要的认知飞跃,恰恰立足于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不变的国情之上。

  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中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个判断,正是以国际社会为坐标,对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的坐标定位。这个判断既严谨,又带有巨大包容性的智慧。中国的发展,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今日中国之所以支持经济全球化,之所以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所以会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绝不是为了改变世界格局,而完全是基于中国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和平发展,互利双赢。

  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个“没有变”是一服清醒剂,这种理性思维和判断可以为中国在新时代发展中避免许多坎坷与弯路,直面各种不可测的客观因素带来的困难和挑战。

  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方位

  省委党校哲学教研部教授 覃正爱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世界郑重宣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历史方位的这一新论断,是对当今时代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对我国乃至世界发展史进行了广阔而深远的比较之后得出的重要结论。

  新的历史方位有三个坐标:一是中华民族自身发展的坐标。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二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坐标。新的历史方位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三是人类现代化事业的坐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历史经验证明,党和国家的建设要成功推进,正确认识和把握历史方位是前提。新的历史方位影响对当代主要矛盾的认识,影响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影响到人们的精神状态。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如何,直接影响到发展的前途和干劲。昂扬向上、积极有为者产生的就是正能量。而这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往往源于对历史方位的正确认识。

  我们党善于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在新的历史方位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我们相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必将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对全世界和全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理论创新开辟伟大事业新境界

  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陈芳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党校作为党的干部培训的主渠道、党的理论研究的新阵地,当前就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带头学习、宣讲、研究的任务,迅速掀起学习十九大的热潮。一是以敢于担当的家国情怀,提高党员干部履职的本领。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以无比高尚的精神信仰,提升理论宣讲的水平。组织教师原原本本学习报告全文,掌握精神内涵、潜心钻研、学深学透。成立十九大报告宣讲团,将十九大精神作为主题班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课堂。推进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

  三是以严谨务实的科研态度,提振用学术讲政治的自觉。紧贴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的实际,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研究上,破难题、出思路、找对策,让更多有分量,指导性、操作性强的咨询报告进入决策视野,充分发挥党校“智囊团”和“思想库”的积极作用。

  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与当代逻辑联通

  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导、教授 黄永鹏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各方面建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通了中国传统文化社会理想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逻辑脉络。千百年来,先秦儒家的小康社会思想宛如一条红线贯通整个中国历史,它关联着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社会变革。跨越数千年,儒家的社会理想与中国共产党人对于短期社会目标的规划,各自表述,而又殊途同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让千年的儒家社会理想落地成真,也传达出了当代中国党和政府对人民承诺的掷地有声。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促成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由于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构及其美好的理论描绘与战后世界上各个社会主义国家呈现的落后生产力现状的巨大差异,致使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长期受到质疑。如今,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彻底扫除了中国社会长期以来物质供给不足的困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使得社会主义的美好从理想状态落实为人民的日常生活,以铁的事实解说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认真落实十九大精神

  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新发展

  市社科联主席 吴安定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理论武装,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这对我们在新时期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思想建设、理论建设任务更加繁重,赢得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对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一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首先,要进一步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的建设,加强内容、方法创新,积极推动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学、社会学等传统学科进一步发展。同时,我们还要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拓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新领域,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新学科。要培育一大批有国际影响力的思想家、理论家,造就一支强大的队伍。要用中国自己的视野、方式对自然、社会、国内、全球问题开展理论研究,用中国自己的话语体系,提出中国观点,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思想。

  报告还明确指出,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社会科学普及的一项根本任务。我们在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同时,要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大众化。哲学社会科学的工作的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阐释和宣传普及,让新理论、新思想迅速走进千家万户,惠及广大民众,发挥好哲学社会科学举旗引路、开物启智、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作用。

  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长沙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 屈林岩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我个人体会,这个新气象新作为的一个重要要求就是打铁必须自身硬,就是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习近平同志明确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同时,明确提出“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新命题和新要求。这无疑是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又一创新发展,也必将有力促进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

  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根本之道就是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全面增强执政本领,主要包括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本领。其中,学习本领是基础,政治领导本领是核心。其根本之道就是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特别是要认真领会和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贯穿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以观察分析解决主客观现实中的各种问题。这是新的时代和新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

  致力提高新闻舆论“四力”

  当好新时代舆论引导的“定盘星”

  长沙晚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长沙晚报总编辑 徐辉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和技术创新,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我体会,当好新时代舆论宣传的“定盘星”,提高新闻舆论的“四力”,必须做到四个“更加”。

  一、更加坚定党性,把牢新闻舆论工作的政治方向。在新时代,更加坚定新闻舆论工作的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和改善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善管媒体、善用媒体、善待媒体;加强和改进正面宣传,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

  二、更加突出创新,切实提高新闻舆论传播能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个鲜明的特征是创新。做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要特别注重媒体平台创新,媒体融合创新,传播内容创新,传播手段创新,传播形式创新等各方面创新。以创新的力量激发创新的活力,结出创新的硕果。

  三、更加巩固阵地,当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定盘星”。在舆论生态中,党报、党台、党网等主流舆论阵地是新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定盘星”。坚守巩固壮大管好主流舆论阵地是做好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引导社会主流文化价值的切实保障。

  四、更加重视人才,加强新闻舆论工作队伍建设。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中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要提高业务能力,勤学习、多锻炼,努力成为全媒型、专家型人才。要转作风改文风,俯下身、沉下心,察实情、说实话、动真情,努力推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

  高度自觉,掀起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高潮

  市委讲师团主任 刘莉霞

  习近平同志的十九大报告主题鲜明、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气势恢弘、催人奋进。学习领悟报告精神,要充分把握好新定位、新境界、新判断、新愿景、新使命、新征程等重要论断。学习中深刻体会四个“不变”:始终坚定对党的忠诚不变,始终拥护党的核心不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变,始终保持务实进取的干劲不变。

  我认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最关键的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一是要有高度的思想自觉。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市委讲师团责无旁贷。我们既是学习者、宣传者、研究者,又是参与者、推动者、践行者。同时,也要保持久久为功的韧劲来抓十九大精神的宣讲。

  二是要有高度的行动自觉。首先,精心布局“搭好台”。我们在9月初就进行了相关工作方案的铺排,10月初迅速起草宣传工作要点。其次,回应需求“唱好戏”。我们接下来会举办市委中心组的集体扩大学习,开展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并且要求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要结合自身实际开展研讨,学深悟透践行好。我们会配合市委宣传部做好中央、省委宣讲团来长沙的宣讲报告会的相关工作,筹备中央宣讲团与长沙干部群众座谈交流互动活动。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基层“百团千人万场”宣讲活动。组织全市理论骨干及学习秘书专题培训。

  三是要善用手段“发好声”。长沙微宣讲系列活动就巧用新媒体,比如微信、微博,开展了微视频、微动漫、微课堂的比赛。我们会充分利用网站、手机等进行推送,推动十九大的精神向互联网覆盖、向新媒体延伸、向基层群众普及。

  以人为本,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助理、哲学系主任、教授 陈仁仁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文化”一词出现了八十余次。显然,它是一个关键词、核心词,体现了文化建设在当今时代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其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我们找到自己的根和精神家园。

  当然,并非传统文化都是精华,我们判断它是否优秀,要看其是否坚持“以人为本”。十九大报告着重提到了这点,它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体现。从文化概念的来源来讲,“观乎人文,化成天下”也表明文化的内核是人文。从方法上讲,要甄别传统文化的精华和糟粕,需要我们有一种批判性的思维。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社会主要矛盾的新转变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室主任、教授 傅晓华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提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我国基本国情的新特点新内涵新变化,为新时代我们党制定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提供了基本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经历了两次变化,这种变化都是与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应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物质文化需要的丰富和拓展,人民从满足量的需求转向更注重质的需求,需要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既包含又超越了过去物质文化的需要。

  同时,发展的不平衡也带来贫富差距拉大,我们已经进入新时代,完成新时代的“任务”,发展思路上要有所调整,那就是把握发展的公平正义原则、协调性规律,既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分好,才能实现平衡发展,从而更好满足人民在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不充分又说明我们生产力总体水平还不够的问题,这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所以发展仍然是我们的主题,与上一次主要矛盾表述中的“落后社会生产力”是一脉相承的。必须牢牢坚持“发展”任务,这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继续推进充分发展。

  新时代展现新面貌 新发展推动新作为

  市委党校政法教研部副主任 李扬

  十九大报告高瞻远瞩、立意高远、举旗定向、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是一篇新时代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途上,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报告凝心聚气、提振士气,统一思想,更加增强了广大人民群众奋力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力。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奔向什么方向,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

  “你是谁?你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是哲学的三大终极问题。今天,每个人也都在问:“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要到哪里去?”站在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地回答了这一困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