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因地制宜补齐短板,因势利导做强长板,强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延续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势头,总体平稳、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面对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贵州全省上下牢牢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和方向,因地制宜选择发展路径,做到“两条腿”走新路,经济增速自2002年以来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发展成就可圈可点。
内生动力十足 创新成贵州发展新常态
进入“十三五”的贵州继续保持GDP高速增长。2016年,贵州省实现GDP增速10.5%,增速高于全国3.8个百分点,连续6年位居全国前三位。高速的增长既有贵州后发赶超、厚积薄发的优势积累,也是贵州注重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兑现。
2016年,贵州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032.11亿元,比上年增长9.9%,增速高于全国水平3.9个百分点。其中,以大数据为引领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93.38亿元,比上年增长66.6%。
极具创新色彩的大数据产业已然成为贵州的一张“名片”,而这张顶级名片的打造,只花了三年时间。从2014年起跑至2016年2月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产业综合试验区挂牌,到贵州十三五规划把发展大数据作为重点战略。十二五期间,贵州大数据信息产业年均增长37.7%,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64%。
深入推进绿色发展 生态与经济并举
相比其他省份,地处云贵高原的贵州经济相对欠发达。然而,在新常态期间,贵州独特的资源禀赋开始展现。
以发展大数据为例,贵州省全年气候温和,地质结构稳定,作为西电东送的主战场,贵州电力稳定可靠,电价更具优势。随着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落户贵安新区,贵州一跃成为国内第一、全球靠前的数据集聚地。
2017年2月,贵州省印发《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细数贵州发展数字经济产业的战略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后发优势。该规划提出,到2020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GDP的比重达到30%以上,打造全省经济发展新增长极。
目前,贵州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绿色经济“四型”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3%。
搭建对外开放平台 大规模筑巢引凤
其实早在2010年,贵州就开始谋划通过外来投资促进经济快速发展。而北京对央企的大规模招商,拉开了贵州大规模招商引资的先河,随后的几年,贵州在香港、长三角和珠三角等举办大规模招商引资活动。
央企和民资,快速进入贵州,投向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等。同时,随着全国经济格局发生改变,一些东部产业向贵州转移,尤其是生产要素的转移,为贵州提供了产业发展的基础。
此外,随着贵安新区的启动建设,贵州从内陆封闭省份一跃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开放全方位倒逼改革,贵州通过综合保税区打开通关经济,在商贸上进亚入欧,和瑞士、韩国、东盟等加强商贸往来。同时,通过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国际酒博会等系列国际活动,整合政商资源,加强和世界的互动,也有力促进了贵州绿色经济快速发展。(多彩贵州网记者 贾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