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刘晓玲 刘晓川:社会主义“有点潮”的当代中国解读

来源:红网 作者:刘晓玲 刘晓川 编辑:夏熊飞 2017-10-17 20:36:41
时刻新闻
—分享—

  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分六个阶段对社会主义500年的探索历程和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回顾和科学梳理,科学地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贡献,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有点潮”的秘密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会取得巨大的成就,并成为世界社会主义潮流的重要推动力量?原因就在于我们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牢记“赶考”使命、具有“赶考”精神。“赶考”,作为中共党史上的一个特有词汇,既是指我们党的一种历史使命和实践进程,同时也是指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精神品格和进取意识。正是因为我们党一以贯之地牢记“赶考”使命、弘扬“赶考”精神,才使得自己始终能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者、世界社会主义潮流的积极引领者。

  一、中国共产党“赶考”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

  早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之初,马克思、恩格斯就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与过去一切运动的根本区别在于它是多数人的、为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共产党人在实践方面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胜过其他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能够科学了解和把握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这一重要论述深刻表明,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性和人民性高度统一的科学理论,从创立之日起就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中国共产党作为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先进政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将马克思主义刻在自己的旗帜上,在90多年的“赶考”实践中不断开创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赶考”路上始终坚持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是真理,但又没有终结真理,而是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进一步认识真理、发展真理的认识理论和科学方法。我们党在90多年的“赶考”征程中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先后以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革的现实实践和伟大胜利检验和印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性;同时,我们党在90多年的“赶考”实践中创立和发展了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科学理论成果,从而实现了坚持真理、检验真理、发展真理的高度统一。

  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赶考”路上始终引领科学社会主义道义发展的新高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思想学说的根本不同在于,它所追求的最终目标不是维护和实现某个特定阶级或集团的利益,而是把维护和实现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价值追求,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道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从毛泽东提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到邓小平提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从江泽民提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胡锦涛提出以“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再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以贯之、一脉相承。我们党在这一实践轨迹中始终坚持和占据着科学社会主义道义的制高点,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道义发展的新境界。

  二、中国共产党“赶考”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

  通往共产主义的道路是什么、路在哪里、路如何走,是世界无产阶级面对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此曾进行过初步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探索,为世界社会主义国家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然而,理论的抽象性与实践的具体性之间的内在矛盾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设想和论断与世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具体实际并非完全吻合。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党在“赶考”路上积极探索、勇于创新,逐步开辟了一条既立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体现我们党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品格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面对从巴黎公社革命到俄国十月革命走的都是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的固有模式,在对革命经验教训进行全面总结的基础上,立足中国革命实际,将马克思主义革命战争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实际,成功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不仅标志着我们党从此走上了一条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正确之路,同时,也为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和世界其他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开展革命斗争提供了新的道路参考和理论借鉴。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在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时期,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思想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实际,运用合作化、和平赎买等方式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找到了一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这一正确道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极大地促进了农业、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

  “文革”结束后,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建国后近30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开启了开拓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实现了对科学社会主义全方位、多维度的创新和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倡导“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坚持走和平崛起、互利共赢之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敢于面对并积极应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中“物质本体论”向“物质—实践本体论”的时代飞跃、从崇尚“斗争性”向注重“同一性”的时代飞跃,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关于社会矛盾思想、社会革新思想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

  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面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发展和完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现了市场与社会主义的有机结合,使资本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得以确认,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内涵。从科学社会主义方面看,我们党明确提出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既是对科学社会主义在我国发展阶段的科学定位,也是对在中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做出的正确路径选择。

  90多年来,我们取得的现实成功、赢得的世界瞩目已经证明,我们党在“赶考”征程上开辟的这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改革道路既没有偏离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国情,既不是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是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我们党在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所独创的一条“人间正道”。

  三、中国共产党“赶考”贯穿了一个伟大的“梦”

  500年前,莫尔在其代表作《乌托邦》中为人们勾勒了一个人人平等、各尽其责、各取所需的理想国度。这虽然只是一种空想,但也反映了当时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对人类文明发展形态的一种目标向往和梦想追求。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对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进行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在其划时代著作《共产党宣言》中提出了“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科学论断,以科学缜密的逻辑为世人描绘了未来共产主义的美好图景,在科学社会主义的时代视阈下实现了人类在探索、追求梦想领域的最伟大变革。从此,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崇高的梦想追求,成为世界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奋斗目标。

  19世纪40年代,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了封建旧中国的大门,中国的国土被蚕食、人民被奴役,腐朽的旧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追梦的主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其阶级属性、根本宗旨、诞生背景等决定了她从成立之日起就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近百年来,我们党在“赶考”路上领导人民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和拓宽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确立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始终引领着中华民族筑梦、追梦、圆梦的前进趋势和发展潮流。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赶考”过程中贯穿的这个伟大梦想凝结了中国最广大人民奋斗发展的共同企盼和追求,是我们党将科学社会主义所倡导的共产主义梦想与中国发展阶段、发展任务、发展目标相结合的现实形态,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想与“中国梦”之间在价值追求、实现路径等方面的高度融合,彰显了我们党在“赶考”道路上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政治自觉性、理论开拓性和与时俱进品格。

  文/刘晓玲 刘晓川(作者单位: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