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吴公然 长沙报道
湖南简称“湘”,一个连名字仿佛都溅着水花的省份,与水渊源很深。的确,水情是湖南最重要的省情之一,省内水系发达、河湖众多、水资源丰富,管水治水是湖南绕不开的命运。
一直以来,湖南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不懈治水兴湘,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水利又取得了新的大发展。可以说,这五年是湖南水利发展史上极不平凡、取得突破的五年,也是惠及群众最多、受益面最广的五年。水利大省正破解绕不开命运的密码。
大兴水利工程建设,破解“防汛抗旱”密码
今年汛期,湖南先后发生14轮强降雨过程,特别是6月下旬至7月上旬,湖南遭受特大暴雨袭击,过程累计雨量之多、持续时间之长、时段雨强之大、影响范围之广、河流水位之高、入湖流量之大,均为历史罕见,防汛抗灾形势一度极为复杂、严峻。
湘江干流三分之二河段水位超历史最高水位,资水干流653公里河段、沅水干流全线超保证水位。湘江告急、资水告急、沅水告急,三河洪峰相继汇入洞庭湖,最大组合流量为有资料记录以来之最。洞庭湖3471公里全线超警戒水位,其中1/3堤段超保证水位,洞庭湖告急。
面对肆虐洪水,湖南多年来修建的水利设施启动调节模式,通过实施水库、湖及排涝工程联合调度,有效应对了湘、资、沅及洞庭湖洪水,极大减轻了沿线城市防洪压力。比如,五强溪、柘溪等大型水库洪前预泄,多腾库容13.66亿立方米,高洪时拦蓄洪水近40亿立方米,分别降低了沅水桃源站、资水桃江站水位2至2.5米,避免了益阳市区和桃江县城遭受“灭顶之灾”。
今年许多地方发生的洪水超过了工程设计标准,但凝聚了“工匠精神”的水利工程都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据统计,全省14121座水库安然无恙;1998年洞庭湖溃决大小堤垸163个,今年仅出险421处,未溃一堤一垸。今年全省共发生各类险情6640余处,其中较大险情133处,分别只占1998年的1/5、1/10,险情明显减少。
取得如此骄人成绩的背后,是湖南5年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突飞猛进。2013年至今,湖南完成水利总投资1176亿元,办成了多年想办而未能办成的事。一大批水利工程和设施建成并发挥效益,极大提升了防灾减灾能力。
2013年以来,全省一大批骨干性控制性工程相继建成。特别是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及灌区工程、莽山水库、毛俊水库等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加快推进,流域洪水调控能力和水资源配置能力有效增强。
其中,在抗御今年夏天湘江流域超历史特大洪水过程中,涔天河水库扩建工程就已发挥了巨大的防洪效益。从7月2日8时至7月4日14时,涔天河水库拦截洪水1亿立方米,相当于拦蓄了一座大型水库的水量,极大减轻了湘江下游防洪压力。
这5年,湖南有效应对了2013年超历史特大干旱,战胜了2014年沅水中下游超历史洪水、2015年13次强降雨过程和湘江中上游罕见冬汛、2016年15次强降雨过程及河湖长时间超警洪水以及2017年历史罕见的特大汛情。与上一个5年相比,这5年湖南受灾人口减少16%,农作物受灾面积减少20%,倒塌房屋数量减少54%,因灾死亡(失踪)人口减少20%。
为百姓谋“水福利”,破解“民生水利”密码
党的十八大以来,无论是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还是农田水利,或者是水利扶贫工程,湖南都以其新的成就诠释着民生水利的新跨越,让百姓畅享“水福利”。
这5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持续推进。投资128.8亿元,建成各类农村供水工程9475处,解决了2520万(包括国家规划外的洞庭湖区256万人)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是前5年解决人数的1.97倍。目前全省已有3755万农村人口解决了饮水不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由2012年的43%提高到2016年的76.6%。
在郴州市三十六湾地区,陶家河流域横跨临武、桂阳、嘉禾3县,曾经饱受重金属污染,流域内群众饮水不安全问题十分突出。2014年,湖南省发改委、省水利厅下达批复,开始修建安全饮水工程。2015年9月底,陶家河流域13.8万人全部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
这5年,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大规模展开。连续5年,累计在1.7万个村实施“五小水利”建设行动,新增和恢复灌溉面积704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88.8万亩。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从2012年的0.472提高到2016年的0.505,相当于增加蓄水6.6亿立方米,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33亿公斤。
“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最大硬伤。”这是2011年中央1号文件对于农田水利当时现状的科学判断。
从水库到田间,“干、支、斗、农、毛”,5级渠道缺一不可。在农田水利中,如果把干渠、支渠比作“动脉”,那么斗渠、农渠、毛渠就像“毛细血管”。
从2014年起,浏阳市启动“农田水利畅通工程3年行动”,全民动员疗治“最大硬伤”,第一年投入“五小水利”的财政奖补资金就超过1.7亿元。浏阳市水务局局长邓华介绍,经过连续3年大干农田水利,浏阳市农田灌溉的“毛细血管”得以打通。
这5年,水利扶贫攻坚连年“加码”。全面落实中央、省委精准脱贫工作部署,累计向贫困地区安排省以上水利投资81.65亿元,发放金融支持资金51.6亿元,重点支持贫困地区补齐补强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水利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支撑产业扶贫,以水兴农、以水兴产、以水兴村。
在罗霄山区的宜章县天塘镇台霄村,村委会主任袁远牛对水利扶贫项目体会很深。“以前一到汛期,农作物都泡在水里,经常颗粒无收。”他说,在水利扶贫项目支持下,如今该村建成高标准农田944亩,土地综合效益显著增加,村民收入也跟着显著提高。
把水治出新画卷,破解“生态水利”密码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水生态文明建设正日益成为绿色发展理念在湖南的生动实践。
这5年,湘江保护与治理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
作为我国第一部江河流域保护的综合性地方法规,《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从2013年4月1日起施行。湖南把湘江保护与治理作为省“一号重点工程”,实行“一部法”统领、“一把手”推动、“一盘棋”谋划、“一江水”同治。2016年,湘江流域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93%,Ⅱ、Ⅲ类水质占总河长的比例达到98.7%,流域保护与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这5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得以落实。
建立了省、市、县三级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控制指标体系,对全省334个水功能区、124个水源地以及20个重要省界、25个市州界水体、27个其他重要河流实施监测。全省万元GDP用水量从“十一五”末的204立方米减少到目前的123立方米。
这5年,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扎实推进。
重点建设改造国家级水利风景区44个,省级水利风景区76个。一批水清岸绿的生态河流,成为水美城乡的风景线和附近居民的休闲场所。长沙、郴州等全国第一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基本完成,株洲市、凤凰县、芷江等全国第二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稳步推进。
这5年,湖南始终坚持依法管水治水,提升水利公共服务能力。
继《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首开全国江河流域保护先河后,新修订的《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办法》也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湖南省河道采砂管理办法》也建立了“政府主导、水利主管、部门配合”的管理体制。今年,《湖南省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已经省人大常委会二审,有望年内正式出台。
严格河湖管护,以河长制促进河长治。建立以党政领导负责制为核心、以节水治污控源和生态保护修复为重点、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河长体系。今年,21类重点任务已明确细化到流域、到区域、到河段、到点到人,各项要点工作正加紧推进。
治水兴湘气象新。这5年,在三湘大地上绘就的治水画卷,构成了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