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国家级非遗项目:桑植民歌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 编辑:周蒙 2017-10-13 17:03:53
时刻新闻
—分享—

民歌的故乡。

桑植仗鼓舞《赛神》。

民歌的海洋。

  红网综合讯 桑植县是湖南省张家界市的一个少数民族贫困山区县,据文物考证,早在3—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桑植就有原始人类活动。境内高山、溪流纵横分布,系武陵山脉北支和中支的延伸,湖南四大水系之一——澧水发源于此。

  境内的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全球200个重点生态区之一。桑植地处湖南西边陲,是土家、白、苗、汉、蒙古等17个民族聚居地。桑植又是贺龙元帅的故乡,是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地和长征出发地,大革命时期,贺龙领导湘鄂川黔革命群众曾在这里创建了湘鄂边、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桑植民歌就是在这块贫瘠但却美丽的土地上孕育成长起来的,它起源于农耕时期的生产劳动,是桑植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与中华民族文明同根同脉。据记载的桑植民歌有两千多年历史,现已搜集整理出来的桑植民歌有山歌、小调、号子、花灯调等2300多首。闭塞的交通,落后的文化,未开的民智,这些都让它完整无缺的地传唱至今。经过多民族文化融合和社会发展变迁,桑植民歌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在民族民间音乐领域里绽放异彩。2005年10月,桑植民歌被命名为“湖南省十大民族民间文化遗产”;2006年5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名录;2008年被中国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民歌之乡”;2011年被评为“湖南省十大最具魅力的非遗项目”。

  社会文化价值。桑植民歌是桑植特有的地理环境和封闭半封闭生存状态长期孕育发展的产物,至今保留着较多反映原始宗教(如傩腔、薅草锣鼓)的歌谣,是“中国历史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复杂的文化之一”。其中的三句体曲体为研究中国民歌的多样性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和范例。也体现了桑植人崇“三”(三生万物)的朴素哲学思想。

  艺术价值。桑植民歌是中华民族音乐艺术的瑰宝。它曲种丰富、曲体多样、曲式结构严谨,尤其是衬词的广泛而巧妙地运用,使民歌在烘托气氛,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等方面达到了臻美的艺术境界。此外,桑植民歌还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其特殊的润腔方法和气声演唱技巧,极大地丰富了民歌演唱理论,为民族声乐演唱提供了独特的范例。桑植民歌瑰丽多彩的语言艺术,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得桑植民歌广为传唱。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高唱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已故著名歌唱家何纪光在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地演出时也把桑植民歌《板栗开花一条线》、《四季花儿开》作为自己的保留曲目演唱,著名音乐家谭盾先生也青睐桑植民歌把它带到英国巴比肯艺术节,桑植民歌无穷的魅力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吸引了上海音乐学院、总政歌舞团、湖南省歌舞团等全国专业学院、艺术团体来桑植采风,秦西弦、白诚仁、鲁颂、黄白等著名艺术家更是对桑植民歌大加推崇,他们在吸纳桑植民歌丰富营养的基础上,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桑植民歌已成为广大艺术工作者进行创作取之不竭的宝贵资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