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法不责众”助长隐私侵犯恶习

来源:红网 作者:任娩婷 编辑:王俞 2017-10-11 00:04:48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三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0月8日鹿晗发了一条微博宣布和关晓彤在一起。对此,不少鹿晗的粉丝十分气愤,由此引起发讨论甚至上升到对明星个人的人身攻击,他们通过谩骂、“祝早日分手”等方式表达不满。

  更让人吃惊的是,当晚九点,网上开始出现关晓彤户籍信息的截图并广泛传播。这并不是个例,让人不禁想起这些年社会中出现的各类私人信息泄露的案例。

  例如,去年王宝强夫妇事件中,马蓉成为众人口诛笔伐的对象,她的个人信息包括家庭住址、家庭成员、上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情况、恋爱经历等等,都被事无巨细的一一呈现在大众面前。明明只是一件普通的违背传统伦理的夫妻之间的事情,却成为了网民曝光他人私人信息的由头。

  我想,大部分网民在网上毫无畏惧地转发散播他人隐私信息,是因为存在“法不责众”的观念,此外还具有大环境下的从众心理。

  刑法规定:非法泄露、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在互联网大范围使用的今天,想要找出泄露源头恐怕存在很多困难,这更减轻了网民传播他人私人信息的心理压力,由此愈演愈烈。

  2012年上映的《搜索》,是一部以“人肉搜索”和信息泄露为主题,警示社会对此类现象加以思考和整治的电影,最后以身患绝症心情低丧而没有给老人让座遭到社会人肉搜索、身份曝光,在舆论压力下选择自杀的女主角的死亡作为结尾。其实,类似的故事,可能也会在我们的互联网生活中上演。这提醒我们,每个人对他人私人信息的处理应慎之又慎。

  文/任娩婷(西南政法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