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习主席带领我们强军:高奏“犁”与“剑”的时代交响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伍正华 何 荷 编辑:redcloud 2017-10-07 15:02:36
时刻新闻
—分享—

  “习主席带领我们强军”系列网评之八

  高奏“犁”与“剑”的时代交响

  ■伍正华 何 荷

  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习近平

  9月14日,一篇“抗震神器”的网文刷屏。

  陕西渭南市大荔县实验小学刚刚竣工的每一栋教学楼下面,都加装了一种神秘的建筑部件——“隔震支座”,可抵消地震80%左右的能量。

  这项“牛科技”到底什么来头?原来,这是一款典型的军民融合产品,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利用火箭发动机原理研发。据悉,该集团80%的收益来自于民品。

  军民融合向未来,神州处处传佳讯。

  今年,第二艘航母顺利出坞下水,C919客机完成惊世首飞,“蛟龙”号成功挑战马里亚纳海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再添新星,“嫦娥五号”奔月征程稳步推进……


[NextPage]

  (一)

  古往今来,“犁”与“剑”,演绎着永恒的历史变奏;富国与强军,合奏出一个民族走向强盛的激昂乐章。

  2017新年伊始,中央政治局会议的一条重磅消息引发关注:成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习近平担任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主任!

  中外媒体纷纷跟进解读,“标志性事件”“里程碑意义”成为相关报道的高频词。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军民融合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军民融合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进而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期”。

  认识与实践一次次跃升,源自习近平博古通今的大视野、高屋建瓴的大智慧。

我国首艘军民两用半潜船。(资料图)

  恩格斯说,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就造成一个新的力量。富国与强军,发展与安全,犹如两部轰鸣的引擎。

  “大炮”和“黄油”、“剑”与“犁”,都是民族复兴不可或缺的根基。现代国防安全,本质上是靠国家整体实力支撑起来的大国防体系安全,由此决定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必须走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之路。

  能否把握好发展与安全的黄金分割点,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放眼世界,美国、俄罗斯等大国纷纷在科技领域军民融合上加大战略投入,力求在激烈的国力比拼和军事竞争中掌握先机、赢得主动。

  近年来,我国军民融合发展成绩不俗,但有三组数据仍不容忽视——

  第一组数据2000∶130000。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有130000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只有2000多家进入军工行业。

  第二组数据30%∶80%。我国主要领域的军民融合度仅在30%上下,而西方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高达80%以上。

  第三组数据15%∶40%。由于历史原因,我们的国防科研成果转化率目前仅在15%左右,而发达国家则达40%。至今,我国尚有多达3万项国防知识产权在“沉睡”。

  推进军民深度融合,不仅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更有着巨大潜力、广阔前景。


[NextPage]

  (二)

  往哪融?融什么?怎么融?面对一系列重大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给出了答案,照亮了前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军民融合”成为习近平在每年全国两会上必谈的话题。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在军队一次次重要会议上、在深入部队和地方的调研视察中……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习主席运筹当前与未来,精心擘画军民融合发展宏伟蓝图,亲自推动构建军民融合发展科学体系,一系列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相继落地。

2015年3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努力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资料图)

  2013年,习近平指出,要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形成基础设施和重要领域军民深度融合的发展格局。

  2014年,习近平强调要“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2015年,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之年。3月12日,习近平在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明确提出,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国家战略”短短四字,声如春雷。习近平把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既是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深邃洞察,也是对顺应世界军事发展大势、转变军队建设发展方式的清醒认识。

  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作为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战略之举,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军事力量体系的必然选择。

  2016年3月,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新形势下军民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部署基础、产业、科技、社会服务等8大领域统筹建设重点任务,为走开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路子提供了基本依据和重要遵循。

  两个月后,中央军委颁发了《军队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更加注重军民融合”被“高亮划出”。

  2017年1月22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设立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习近平任主任,3名中央政治局常委任副主任,这样高规格配备超乎寻常,表明打破军民融合体制机制壁垒的坚定决心。

  军民融合、协同创新。2017年初春,习近平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深厚土壤,推动军民科技基础要素融合,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2017年6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要求各有关方面在“统”字上下功夫,在“融”字上做文章,在“新”字上求突破,在“深”字上见实效。

  习近平一系列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如催战响鼓,如凿冰重锤,如引路明灯,廓清思想迷雾,破除发展桎梏,指明前进方向。


[NextPage]

  (三)

  打通“楚河汉界”,军地双方受益。

  2016年金秋,在京举办的第二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成果展,见证了我国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的历史性一幕。习近平和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展览现场观看实物、听取讲解、询问情况。水下机器人、无人舟艇、云数据加密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成果,接受了“最高检阅”。

  千川汇海阔,风好正扬帆。中国航天从筚路蓝缕中走来,依靠走军民融合之路,突破了许多技术壁垒,众多尖端技术也不断转为民用,反哺社会经济。

  备受瞩目的航母军港建设是军民深度融合“巨系统”工程的案例之一。几年来,舰载武器装备维修需求,推动着当地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的转型升级;军事技术人才需求,推动着当地教育资源的整合、升级;航母后勤保障需求,推动着当地农业向现代、高效农业转变……一个投资超过800亿元的军民融合高科技企业园区拔地而起,许多人走下渔船、服务航母,实现了创业和致富的梦想。

  国防动员是军民融合的重要形式和桥梁,是打赢未来战争的国防潜力。军地多家单位聚力攻关,探索新路,对国防动员涉及的物资、技术、保障人员等重要军民通用资源进行统一编码,以满足信息化战争快速、有序、高效实施国防动员对社会资源利用的要求。不仅如此,未来将实现官兵饮食保障社会化、商业服务社会化、医疗保障社会化,一长串的清单还包括子女教育、家属就业……越来越多的地方资源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向作战和非战争军事行动保障延伸。

  向深度融合迈进,新型人才方阵站上新舞台。今年年初,由北京大学专家教授组成的10人教学代表团风尘仆仆来到空军哈尔滨飞行学院。这所飞行学院,担负着中国空军轰炸机、歼击机飞行人才培养重任。军地院校双方就前期联合办学的成效交换意见,研究2017年联合办学计划,一批批飞行员将坐进北大课堂。这是人才培养领域军民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融则两利,合则共赢。放眼北京、湖北、四川等全国多地,数十个国家级军民融合产业基地挂牌运转,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享受到军民融合发展带来的巨大战略红利,从“要我融合”到“我要融合”,企业的参与度越来越深、主动性越来越强。

  陕西西安,全市从事军品科研生产的企事业单位数量,由2010年的60多家增加到现在的近300家,配套产品涉及诸多军兵种。

  湖南长沙,2005年至2016年长沙市GDP增长了513%,成为11年来全国增长最快的城市,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和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功不可没。

  铸剑为犁,犁砺剑锋,剑犁合璧。在陆军、在海军、在空军、在火箭军、在战略支援部队、在武警部队,新型高技术武器装备竞相涌现、加速列装,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军民融合,富国强军,惠兵利民。在东部沿海、在西北内陆、在南国水乡、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在中原大地,军民融合产业遍地开花、生机勃发,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实现新突破……

  2017年5月5日,上海浦东机场,我国自行研制的C919“大飞机”腾空而起。

  同一天,阎良试飞中心,国产大型战略运输机运—20“胖妞”正式“试水”,劈出高达数米的“巨浪”。

  这也许是一种巧合,但可以肯定,这样的巧合会越来越多,必将汇聚起富国强军的磅礴力量!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