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靖州站讯(分站记者 陈俊名) 8月7日,距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仅40余天。当天上午,在县第一中学老校区,400名“士兵”头顶烈日,正进行县庆广场文艺展演第二篇章的排练。
排练现场,由靖州一中330名高一男生、靖州职业中专70名男生扮演的“士兵”队伍正挥舞着道具,按照导演的指令,来回穿梭在操场上。“回到原位,再来一遍。”听到导演的NG指令,大家又迅速跑回原位,反复练习同一个动作。严格的要求、刻苦的排练,只为正式演出时能让每一个动作都整齐划一,让每一个走位都恰到好处。
其实谁都知道,这么大的阵容,正式演出的时候,身穿一样的服装,挥舞着同样的道具,可能观众连谁是谁都看不清,更别说能记住谁。但就是这样的小角色,他们都在用主角的态度去认真对待,因为他们知道,任何一个人的小失误,可能会影响整个节目的效果,与其说他们是“士兵”,在记者看来,他们的精神更像“战狼”。
“大家表现不错,休息20分钟。”当导演下达休息指令,“士兵”们兴奋的散开,有的飞奔到饮水点,有的冲向卫生间,有的在树下乘凉,有的拿出手机继续“奋战沙场”,有的直接在操场上“葛优躺”。
该篇章将主要以飞山太公杨再思为核心进行演绎,除了400人的“士兵”方阵,还有200人的大鼓表演,以及巨石、红绸、大旗、烽火台等表演元素融入其中,按照计划,该篇章演员阵容将达770余人。
人物背景
杨再思是唐未五代靖州“飞山”“酋长”,号十峒首领,人称“飞山太公”。其父是杨居本,杨再思跟父亲从淮南徙于溆州。唐代末期,王室衰徵,天下纷争,满镇割剧,其时叙州(治所在今黔阳县西南黔城)南部一带苗、瑶、侗各民族在潘金盛领导下,逐渐兴旺繁盛,形成一个以飞山(距靖州县城5公里)为中心的飞山蛮集团,后梁时期,马殷占据湖南,称盐王,即楚。
杨再思励精图治,设立10峒,以其族姓散掌州峒抚驭峒民。并以字派“再、政(正)、通、光、昌、胜(晟)、秀(进)”七字为等级建立封建领土制度。
后晋天福九年(944),杨再思年迈,已是八十四岁高龄,自感心力不济,遂将权交与十子分管,二子杨政滔主管军权,七子杨政岩主管政权。杨再思有十子,各为酋长,称为“十峒蛮酋”。
宋建隆三年(962),周行逢死,其子周保权继位。部将不服,湖南再次卷入战乱。叙州刺史钟志存奔武阳徽州蛮酋长杨政岩。杨政岩遂以十峒称王,惟留徽、诚二州,诸县皆废。杨政岩将“飞山蛮”的统治范围逐渐扩展到今湘西南,黔东南,桂西北广大地区(包括湖南靖州、会同、通道、黔阳、怀化、溆浦、麻阳、芷江、新晃、新化、新宁、武冈、城步、绥宁、贵州、锦屏、黎平、天柱、从江、榕江、玉屏及广西三江,龙胜等县)。
有宋以来,再思裔孙即为湘西、黔东等地之土著大族、当地首领,后为各地世袭土官,对当地社会之稳定,生产之振兴,文化之发展,不无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