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基层戏曲院团生存发展状况扫描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罗群 编辑:周蒙 2017-08-17 10:24:18
时刻新闻
—分享—

  原标题:怀着热爱与责任努力前行——基层戏曲院团生存发展状况扫描

7月26日,参加2017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的长乐市大众闽剧团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上演闽剧《苏秦还乡》。图为演出场景。本报记者卢旭摄

  本报记者 罗群

  乡音亲切、乡韵悠长,地方戏曲是地方文化的重要代表和载体,基层戏曲院团把艺术送到社区、学校、村庄、乡镇,密切着艺术与基层百姓的血肉联系,守护着地方文化代代相传的根脉。

  近几年,《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的若干政策》《关于新形势下加强戏曲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有关戏曲发展的政策陆续发布,令基层戏曲院团受益匪浅,但人才匮乏、资金短缺等问题依然不同程度困扰着基层戏曲院团,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演员群众情谊深

  基层戏曲院团一般来说规模都不大,但受惠于送戏下乡等政策,其演出量往往很大,一年二三百场不在话下,表现突出者如福建省长乐市大众闽剧团每年演出约400场,江西省上饶县信河赣剧演艺有限公司每年演出约500场。这些院团,每天演出两三场的情况很常见。

  虽然演出场次多,但基层院团的演出条件普遍较为艰苦。天津市宝坻区双馨评剧艺术团团长李焕富介绍,该团每年的二三百场演出中,大多数是在室外露天进行。不论严寒酷暑,他们送戏下乡的脚步都不停止。宝坻区下辖24个街镇共700多个村,剧团要花两三年才能演一遍。长期的基层演出培养了剧团与群众的深厚情谊,双馨团吃、住都在老乡家里。“去年9月有一场演出,进行到一半时突然风雨大作,观众都冲上来帮演员扶灯架、搬道具、保护演出设备。他们跟我们是一家人。”李焕富说。

  虽说没有先进的剧场、精美的舞台,但基层戏曲院团对艺术的追求毫不松懈,小剧团一样能唱大戏。双馨评剧艺术团以演出大戏为主,擅演剧目包括《秦香莲》《回杯记》等传统评剧,还启动了取材于当地的《袁黄》《赵丽蓉》的创作,目前剧本已基本完成。山西省侯马市蒲剧团团长刘秀花介绍,该团有四五十名演职人员,常演剧目包括传统戏《打金枝》《下河东》、现代戏《忤逆坟》等十几部大戏,新创大戏《樱桃花开》参加了2017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后,将在山西省临汾市乃至全省进行巡演,大大提振了剧团的信心。

  除了传承,基层戏曲院团也在不断创新。安徽合肥雨中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最近携原创古装庐剧《情意缘》进京演出,该剧音乐以庐剧西路唱腔为主,融入庐剧中路、东路音乐元素,表演上加入了传统庐剧中罕见的各行当对唱,生动活泼。“目的是吸引更多年轻人,提高观众对地方戏曲的关注度。我认为,基层戏曲院团乃至一个剧种的生存、发展,都必须在留住老观众的基础上,争取新观众。”该公司负责人宣祥友说,打造新作品很重要,新作品在演出中不断打磨,才有可能成为精品。

  期待后继有人

  基层戏曲院团往往善于利用扎根民间这一优势,能够较快地将发生在老百姓身边的故事排成小戏、搬上舞台。这类作品真实亲切、充满生活质感,很受观众喜爱。但是,这些作品鲜有机会编排成严谨精致、适合剧场演出的“大作”。为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人才匮乏——基层院团普遍缺少完善的主创团队,甚至一旦特定剧种人才问题得不到解决,就有可能“团散剧亡”。

  职业戏曲编剧、戏曲导演人才缺乏的问题,在全国普遍存在,但在基层尤甚。

  山东省胶州市茂腔秧歌艺术传承保护中心主任刘宗涛介绍,胶州地区通过建立地方戏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方式,保障了演员代不乏人,但编剧、导演、舞美人员仍然稀缺,排演大型剧目时只能靠临时外请。“借人”排戏的事儿很多基层戏曲院团都做过。刘秀花说,进京演出《樱桃花开》时,乐队三四十人中本团成员不超过5个。“演员接不上茬儿。”刘秀花这样概括山西省侯马市蒲剧团的人才状况,“团里演员多数在50岁上下,30多岁的没几个,20多岁的极少。”

  主要演员年龄偏大是基层戏曲院团较为普遍的现象。江苏省响水县淮海剧团团长王体苏说:“我团演员以50岁以上的居多,年轻人还在培养之中。”致力于皮影戏的韩非子剧社负责人韩迟则在创排实验影偶剧《水漫金山》的过程中深刻意识到,剧团的发展尤其是创新,还需要大量的年轻人。

  充足资金何处来

  资金不足也是困扰基层戏曲院团的顽疾。在一定程度上,资金短缺也是导致人才匮乏的原因之一。

  侯马市蒲剧团的演员基本工资每月仅一两千元,全团每场5000元的演出补贴摊到个人头上也寥寥无几。浙江省东阳市婺剧演出有限公司曾出现借钱给演员发工资的情况,而此次他们参加2017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由于当时专项资金尚未到位,演出队伍在北京的饮食、住宿费用甚至由当地文化部门领导个人垫付。江西省上饶县信河赣剧演艺有限公司携赣剧《斧头将军》来北京参加2017年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专家、观众均感叹作品精彩,但没几个人知道,为了创排这部戏,公司负责人兼《斧头将军》主演杨善东把自家的房子都抵押了,还借用了女儿结婚的压箱钱。合肥雨中语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此次能够创作新戏并进京演出,也是依靠宣祥友经营企业,补贴演出团队。

  “我对家乡戏庐剧情有独钟。”宣祥友说,“戏曲人有责任尽自己所能地传承、弘扬地方戏曲,但基层戏曲院团和地方戏曲剧种的发展壮大,依然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怀。”

  (本报记者刘淼对此文亦有贡献)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