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方寸间——世界测绘地图邮票明信片集萃》一书终于在樱花纷飞的季节与全国测绘地理信息同行、地理地图爱好者和广大读者见面。这本书的写作经历两年多,但资料的收集接近6年,而邮品的收藏超过10年,它的诞生历经萌芽、曲折、阵痛、成长,如同一个襁褓中的婴儿。当我把写书的最终想法告诉朋友时,他们团队的事迹刚刚登上《人民日报》,他大胆地给我的梦想点赞,才有了之后几年寒来暑往、一个胖子蜷在过道里挥汗如雨、奋笔疾书的“可笑”场景。
我从10岁开始集邮,从未间断。我买的第一套邮票是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00周年的邮票。成书前,我才发现其中一枚邮票里,毛泽东手握红笔,沙发旁放着一本摊开的世界地图册,图案的寓意不言而喻:中国是世界的,中国终将回归世界,但前提是,我们必须放眼世界。在全球化的当下,更应该讲好中国故事以及测绘故事。讲述邮票、明信片、信封等邮品中蕴含着的鲜活故事,这是一次全面系统地与测绘学科先贤对话、与各国测绘文化思想交流的过程。
地图邮票收藏爱好者是一个很大的群体,但囿于专业知识的局限,绝大多数集邮者对地图的生产工艺和流程知之甚少。地图是国家版图的主要表现形式,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和严格的法定性。作为一名测绘行政管理者,甄别和查处“问题地图”是我的工作职责,以各国的地图主题邮品为切入点,有望在宣传中提供不同的视角。
城市有多种记忆的方式,邮票以及外延的邮品是一个重要的载体,当外国人进入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时,就用明信片记录见闻、风俗并由此作为载体传递信息。我和湖南地图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始终认为,发掘这些历史图件并在出版物中固化下来,这是我们的一份责任,否则它们极可能埋进旧纸堆里,那我们就会愧对历史。所以,我在书中坚持把一枚日本东京松村好文堂印制的南京地图明信片收录,据考证,它的发行时间为1937年12月底到1938年1月初,也就是南京沦陷后的一个月——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
收藏是一种“病”,写些东西,与大家分享苦辣酸甜,“病”就好了一大半。希望这本书能在你的内心埋下充满美好记忆和无比自豪的种子。
(原载于《中国测绘报》,2017年6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