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吴公然 重庆报道
自6月22日以来,湖南的雨下个不停,致使很多城镇出现内涝。内涝影响交通安全,损坏人民财产等危害让人苦不堪言。有什么办法能远离内涝,让暴雨袭击后的城市不再“哭”?昨天,红网时刻新闻记者第一天参加“共舞长江经济带”网络主题活动,便在重庆探访了海绵城市——悦来新城,也许能找到答案。
海绵城市:既不被暴雨所害,雨水又能为我所用
“下雨时城市道路为什么积水?因为传统硬化路面使水无法渗透到地下。”悦来新城规划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雨水无法渗透到地下的直接后果就会汇集到低洼地带形成内涝。而传统排水模式追求迅速排水,雨水通过地下排水管网汇入江河后,污染物也随之带往下游水域,影响水质安全。
如何既不被暴雨所害,避免形成内涝导致损失,又能让雨水为我所用,缓解水资源紧张,还能保护水质,不受污染?这就是海绵城市能显身手的地方。
“海绵城市”能像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
重庆作为典型的山地城市,正在建设的海绵城市——悦来新城主要解决这些问题:
一是环保降污,削减面源污染负荷。对初期雨水进行渗透过滤处理,做好源头控制,减轻初期雨水对江河的污染,实现对三峡库区水质的保护;
二是削峰控流,削减径流峰值。通过滞、蓄等措施削减因山地地形高差大,天然下渗不足导致的较大径流峰值,避免水土流失、城市内涝,减轻下游城市洪涝威胁;
三是节能降耗,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对源水的提取,解决山地城市工程型缺水问题,降低用水能耗。
悦来新城: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悦来新城位于重庆两江新区西部片区中心,于2015年4月纳入国家第一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之列。悦来新城海绵城市建设范围18.67平方公里,以建筑、道路、绿地等城市基础设施作为载体,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多种就地处理的生态化技术,构建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健全城市的蓄水细胞,将悦来新城示范区域建设成具有吸水、蓄水、净水和释水功能的海绵体。
该负责人一边介绍,一边带领采访团参观重庆国际博览中心(以下简称国博中心)广场前的“海绵体”系统。该系统利用透水铺装建成的路面,能使降到地面的雨水渗入地下,再导入旁边的雨水塘,水塘中栽种的美人蕉、荷花等植物能降解污染物,净化后的水再排入6个容积为12000吨的专门蓄水池。
至于这些水的用处可就多了,该负责人说,国博中心的空调冷却水每天需要300多立方米,开支大,如果用上回收处理的雨水,会降低很多成本。国博中心办展时,需要冲洗的车辆多,回收水能派上大用场。这些水还能在市政、浇灌及消防用水上发挥作用。
2年来,悦来城针对辖区“山水生态空间足、雨急坡陡径流快、土薄高湿持水难”的自然特征,积极探索“具有山地特色的立体海绵城市”建设路径,基本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
在缓解热岛效应方面,该负责人特别提到,有个小区利用佛甲草绿化屋顶建成的“海绵设施”,下雨时,草能吸水,起到储水作用。到了炎热干旱时,再慢慢蒸发,能给房屋带来2~3℃的降温效果。
悦来新城将通过创新海绵城市建设模式,为国家在西部山地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提供模板及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