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天星小轮在香港维多利亚港行驶(5月11日摄)。以绿白色独特印记的船身在维港两岸航行超过一个世纪的天星小轮,已陪伴几代人成长。它既是乘客的摆渡“人”,也是岁月的摆渡“人”,它兼容着传统与现代,见证着香港的变迁。新华社发(王玺摄)
[NextPage]
乘客搭乘天星小轮从香港尖沙咀前往中环(5月31日摄)。以绿白色独特印记的船身在维港两岸航行超过一个世纪的天星小轮,已陪伴几代人成长。它既是乘客的摆渡“人”,也是岁月的摆渡“人”,它兼容着传统与现代,见证着香港的变迁。新华社发(王玺摄)
[NextPage]
两名乘客搭乘天星小轮从香港中环前往尖沙咀(6月15日摄)。以绿白色独特印记的船身在维港两岸航行超过一个世纪的天星小轮,已陪伴几代人成长。它既是乘客的摆渡“人”,也是岁月的摆渡“人”,它兼容着传统与现代,见证着香港的变迁。新华社发(王玺摄)
[NextPage]
一艘天星小轮在香港中环码头靠岸(4月12日摄)。以绿白色独特印记的船身在维港两岸航行超过一个世纪的天星小轮,已陪伴几代人成长。它既是乘客的摆渡“人”,也是岁月的摆渡“人”,它兼容着传统与现代,见证着香港的变迁。新华社发(王玺摄)
[NextPage]
助理总船长郭灶带驾驶天星小轮往返于香港湾仔和尖沙咀之间(6月13日摄)。以绿白色独特印记的船身在维港两岸航行超过一个世纪的天星小轮,已陪伴几代人成长。它既是乘客的摆渡“人”,也是岁月的摆渡“人”,它兼容着传统与现代,见证着香港的变迁。新华社发(王玺摄)
[NextPage]
一艘天星小轮在香港维多利亚港行驶(5月11日摄)。以绿白色独特印记的船身在维港两岸航行超过一个世纪的天星小轮,已陪伴几代人成长。它既是乘客的摆渡“人”,也是岁月的摆渡“人”,它兼容着传统与现代,见证着香港的变迁。新华社发(王玺摄)
[NextPage]
助理总船长郭灶带驾驶天星小轮往返于香港湾仔和尖沙咀之间(6月13日摄)。以绿白色独特印记的船身在维港两岸航行超过一个世纪的天星小轮,已陪伴几代人成长。它既是乘客的摆渡“人”,也是岁月的摆渡“人”,它兼容着传统与现代,见证着香港的变迁。新华社发(王玺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