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砥砺奋进的五年】老工业基地株洲迸发新活力 经济发展添新动能

来源:红网 作者:聂千川 李何露 编辑:康晓乔 2017-06-10 09:12:44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创新引领 开放崛起”战略实施,“五个强省”目标确立,全省在夺取全面小康、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康庄大道上稳步前行。

  五年一个起点,道路越走越宽。红网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看湖南竞相迸发的市州”专栏,回顾五年来湖南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讲述“湖南故事”,解读“湖南成就”。今日推出第二篇【砥砺奋进的五年——看湖南竞相迸发的市州】株洲篇

遍布株洲城区的新能源汽车充电站。

国内首台6MW半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在株洲下线。

环境舒适的众创空间。

中车株机公司制造的世界最高速度米轨动车组。

中国南车株机公司研制的马来西亚城际动车组。

株洲产欧若拉飞机亮相珠海航展。

  红网评论株洲是打好两张“王牌”的生动样本

  红网株洲站记者 聂千川 通讯员 李何露 报道

  六月的株洲市,夏天的气息十足。繁华商圈的街头,引领时尚的潮男潮女三三两两走过,展示着这座城市年轻的色彩;笔直的铁轨上,一列列自产的列车带着株洲的气息奔向远方;起伏的山脉间,连片伫立的低风速发电机随风而动,生产出源源不断的能量;清水塘地区施工的号子此起彼伏,老工业区搬迁改造正酣……株洲,这座中国老工业基地,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孕育兴起。

  老工业基地调整 株洲打出三套组合拳

  株洲是我国在“一五”“二五”期间布局的八大工业基地之一,曾以重化工业闻名。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40个工业门类中,株洲有38个。

  因工业而生,因工业而立。株洲的成长史里,工业,是抹不去的荣光。这座城市见证了计划经济时代的繁荣,也经历了转型升级的阵痛。

  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在鼎盛时期汇集了冶炼、化工、建材企业261家,工人总数超过5万人,年创产值400亿元,占株洲市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然而,重化工产业聚集、粗放式发展模式、环保意识缺乏、基础设施老化,导致清水塘在创造巨大工业产值的同时制造了严重的污染。清水塘一度成为全国“四大工业污染区”之一。

  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在许多老工业城市踌躇不前时,省、市两届决策层便深刻地意识到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株洲老工业区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改革,必须要有刮骨疗伤的觉悟。”2015年底,株洲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推进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五年完成综合治理,十年建成新城”的目标。将株冶集团等一批即是“创收大户”又是“排污大王”的企业列入转移转型的序列。

  加快转型中,株洲又打出“减”中“去”、“去”中“转”、“转”中“升”三套组合拳。

  “减”中“去”。煤炭、冶炼、化工、烟花爆竹等行业一部分产能将有序退出,新上项目原则上不得审批,特殊情况也会采取等量或减量置换的形式。

  “去”中“转”。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5家央属企业和37家冶炼化工企业关停搬迁后,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建设清华创新园、工业遗址公园和总部经济园,形成新的业态、新的模式。

  “转”中“升”。陶瓷、服饰、烟花以及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将在生活水平提高、消费品质提升的需求侧带动下,主动迈出提质升级步伐,产品呈现多样化、高端化、人性化。

  截至今年5月21日,株洲关闭小煤窑123座,整合烟花企业300多家;完成保护与治理项目1002个,截流湘江株洲段沿岸排污口31个,退出湘江沿岸1公里内养殖场529家。株洲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作148家中小企业中,已关停验收58家。搬迁改造任务在明年年底前全部完成。

  找寻经济发展新动能 株洲有妙招

  在搬迁老工业基地的同时,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从何而来成为株洲人一直思考的问题。

  株洲的轨道交通、通用航空、新能源汽车等3大动力产业基础雄厚。中国第一辆电力机车、第一个中小航空发动机等近200项新中国工业“第一”都诞生于此。如何将自己手里的“好牌”实现利益最大化,株洲人有自己的妙招。

  “让优势产业优先发展,集聚裂变,做大做强。”株洲2013年提出了“打造中国动力谷”构想,计划通过十年的创新发展,将株洲高新区打造成一个动力产业集聚、创新能力超强、引领国际动力产业发展的世界动力谷。

  乘势而为,砥砺奋进。党的十八大以来,株洲核心产业借力政府扶持、科技进步、市场扩大,株洲航空产业园、通用机场、千亿大道、机场大道、两机重大专项等一批航空战略项目相继问世,3大动力产业先后步入“千亿”俱乐部。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追随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大胆走出去,株洲3大动力产业企业的“朋友圈”逐步壮大。

  2014年6月19日,中车株机公司获签埃塞俄比亚35台电力机车合同。

  2015年11月15日,中国出口欧洲的首列动车组在马其顿成功开跑。

  2016年11月,中车时代电气自主研发生产的8英寸IGBT产品,成功中标印度100辆机车订单。

  2017年5月,时代新材自主研发制造的“轨道减振器”,获准进入新加坡。首批2万套,即将安装在新加坡无人驾驶地铁汤姆森线上。

  ……

  株洲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株洲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和地区贸易往来,2016年进出口总额达31.6亿元人民币,今年1至4月这一数据为10.4亿元人民币。

  创收的同时,株洲的高新产品也获得“朋友圈”的点赞与支持。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多次为中车株机公司“站台”,为项目奠基、为产品点赞;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曾率多名该国政要,出席安卡拉地铁M4线开通仪式,并试驾由中车株机公司生产研制的地铁车辆。

  株洲正向创新型经济格局目标进军

  “株洲在转型升级、城市建设、生态建设,以及保障民生等方面,创造了许多先进经验。”去年9月,在与株洲市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中,省委副书记、省长许达哲指出,要继续抓好发展第一要务,依靠改革这个重要动力,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切实优化发展环境,在谋求发展新动力上、释放市场新活力上下功夫,出实招、动真格为企业松绑减负。

  株洲在改革方面一向以“硬汉”示人,遮得住风雨、耐得下性子、俯得下身段、实打实动真格。

  株洲近年来从精准政策支持、健全服务体系、推动产业配套、促进创新创业4个方面一起发力,真正做到“先拉起来,再扶上去,又送一程”,将服务融入企业发展各环节。

  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短时间里,株洲通过归并、削减,将全市议事机构由441个减少到136个;将39家市直部门90%的行政审批项目,统一到市政务中心办理。政务中心大力推行“容缺受理”“网上审批”“无偿代办”,向下延伸审批网络,实现市、县、乡、村四级互联互通和逐层审批的网上审批,项目审批时间缩短50%以上。

  改革实施后,所有的行政审批改革都在加速推进。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由过去的200个以上工作日,缩短到69个工作日,政府投资项目审批时间由过去的300个以上工作日,缩短到118个工作日。

  经济活力增强,企业扩张之势也愈发浓郁。针对企业的需求,株洲推出了“企业帮扶热线”,并祭出了“24小时见面”大招,即要求问题承办单位必须在受理企业问题后的24小时内与企业见面,及时掌握问题症结并对症下药,切实提高问题对接率和办结率。

  “我拨打‘企业帮扶专线’,反映问题不到半小时,承办单位就打电话过来了,没多久,人也到了,这速度、这帮扶态度,都让我们觉得很贴心。”株洲宏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刘广说。今年4月,株洲宏大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有想法申报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但该项申报需企业自主网上进行,对申报条件,企业还有诸多不解。通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上门指导,企业很快就完成了申报手续。

  改革创新,永远在路上。今年6月4日,《株洲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实施方案(2017-2020)》正式发布。围绕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目标,株洲市将重点实施产业集聚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知识产权创新、特色园区创新、创新人才培育、创新创业推进、开放协同创新、民生科技引领、创新文化推广“十大工程”。

  计划到2020年,株洲创新型经济格局基本形成,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00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60%,三大动力产业迈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区域创新体系协同高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设研发机构的比例达50%,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100家;创新型生态更加完善,技术市场交易成交总额达到40亿元以上,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综合开放共享度达到90%。

  千帆过尽,万舸争流。株洲这座蕴含时代烙印却朝气蓬勃的城市,正扬帆起航,驶向深蓝,下一站——星辰大海。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