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湘西3分钟”:一个人和一座村的苗银故事

来源:红网 作者:周楚怡 石邦庭 编辑:于佳丽 2017-06-09 15:08:10
时刻新闻
—分享—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项目传承人麻茂庭。

银饰凤冠。

拥有近300历史的祖屋。

  红网湘西站6月9日讯(记者 周楚怡 石邦庭)对于苗家人而言,苗银是不可缺少的饰品。苗人佩戴银饰已有千年的历史,银匠们用自己的双手打造出精美无比的银饰,极具民族特色的苗银受到不少的人青睐。今天,“湘西3分钟”就为您带来银匠麻茂庭和“银匠村”德榜村的故事。

  有苗族人聚居的地方就会有银匠,湘西凤凰山江镇就是其中一个苗族聚居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制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麻茂庭的家就在这里。麻茂庭出生于银匠世家,麻家的苗银锻制技艺传到他这里已是第五代了,小时看着长辈们敲敲打打,从小耳濡目染,20多岁时开始跟着父亲正式学习这门家传手艺,63岁的麻茂庭已与苗银结缘43年。

  “痴迷”大概是较能准确形容麻茂庭与银饰之间的关系,一张椅子,一把剪刀,一盘银片,他就能坐一上午。苗银制作工艺繁杂,银块要经过熔银、锻打、拉丝、纽丝等环节,才能制作成一件银饰。

  麻茂庭坦言,银饰锻造手艺传下去容易,继承困难。由于市场经济,许多银匠逐渐放弃制作银饰。欣慰的是,麻茂庭的小儿子麻金企在2015年退伍后,主动跟父亲学习制作银饰。尽管才学习两三个月,麻金企已能制作出一些简单单的银饰。“有些简单的手镯,客人都分不出哪个是我做的,哪个是他做的”,说到这里,麻茂庭的脸上露出了微笑。

  凤凰县德榜村被誉为“银匠村”。据德邦村村委会主任麻利明介绍,德邦村打造苗银的历史始于宋朝末年。如今,村里共有12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苗银锻造技艺第七代传人龙文松说,他的祖屋现已有近300年的历史,而他的爷爷就是在那间屋子里打造银饰。45岁的银匠龙先虎跟家人在这里经营着其中一家传习所,16岁跟着父亲龙吉堂学习银饰制作手艺,爱人吴珍爱,二姐夫龙加贵,二嫂石妹玉都是苗银制作能手。老银匠龙玉春和龙建杨也为苗银锻造技艺的传承奉献了大半辈子。

  由于政策扶持,每个传习所都获得了两台制银机器,可他们依然坚持用手工制作,机器仅用来加工一些简单的印花。

  他们用自己双手和智慧赋予了银块生命力,一敲一打间都体现了对苗银文化的热爱。匠人,说的就是他们。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