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益阳:风生水起的“互联网+”现代农业

来源:益阳日报 作者:夏训武 编辑:王乐丰 2017-06-07 11:31:32
时刻新闻
—分享—

  红网综合讯 据益阳日报讯(记者 夏训武)“‘洞庭麻雀’,你要的20斤龙虾半小时内送上门,请发给我详细地址。”5月30日,家住市中心城区秀峰中路的熊女士收到一条微信。果然,不到30分钟,一袋鲜活的清水龙虾送上门来。而委托发货人,是南县三仙湖镇精英合作社的养虾大户曹政奇。通过网络销售,旺季时,曹政奇每天可走货两吨以上。

  记者从相关部门获悉,我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年通过互联网的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50%以上。全市近40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互联网+”现代农业产业,年销售农产品近百亿元。

  我市作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现代农业改革试验市,近年来,按照市场导向、创新驱动、强化应用、引领发展的思路,大力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打造益阳现代农业升级版。

  依托市政务云(数据中心〉和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由“一个中心、三个系统”(即农业大数据中心,农业物联网应用系统、农业监管与指挥调度系统、农业综合服务系统)组成的“互联网+”现代农业公共服务平台。以项目为载体,通过财政专项资金引导,着力培育运营主体。将“互联网+”现代农业作为智慧益阳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板块,编制了五年行动计划。从2015年起实施“宽带乡村”示范工程,今年可实现宽带光网城镇全覆盖,85%以上行政村通宽带光网。优先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触网”。同时,按照益(益阳市区)沅(沅江市)南(南县)湖区经济翼和益(益阳市区)桃(桃江县)安(安化县)山区经济翼的产业布局,探索不同类型农产品相应的“互联网+”运作模式。

  以赫山区新河沿线现代农业示范区、各区县(市)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园区为重点,开展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智能灌溉、作物长势监控、病虫害监测预报防控等试点示范,精准使用种、肥、药、水,发展“智慧农业”。以农技、农资、农机等服务为主要内容,搭建线上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提供“一站式”“一体化”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确保农产品质量产出安全为目标,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互联网、物联网、二维码、无线射频识别等信息技术建设平台,进行农产品监管溯源追踪,实现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

  鼓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运用互联网新思维、新技术、新模式改造传统流通、管理和经营方式,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使用互联网开放式企业管理系统,实现对原料采购、订单处理、产品加工、仓储运输、质量管控一体化管理,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管理考核等服务。着力构建面向“三农”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合,运用大数据等创新信用评估方式,降低服务门槛和风险,突破物理网点限制,利用POS机、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和网络借贷平台等方式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加灵活便捷的电子金融服务。并依托益阳交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信息网络体系,推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物流园区、运输企业等环节信息资源整合,构建扁平化市场流通体系,实现工业品下乡、农产品上行双向畅通。

  近年来,依托知名电商品牌,开设县级品牌馆,建成益阳农产品电商大平台,推动益阳皮蛋、安化黑茶、桃江竹制品、沅江芦笋、南县挂面、大通湖大闸蟹等特色产品占领市场;支持建设村级电子商务服务平台,打造“淘宝村”“淘宝乡(镇)”,实现产销对接。引导有条件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涉农企业采取O2O线上营销和线下体验一体化经营,实现农户、农民合作社、企业、消费者直接互通立体对接。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推进乡村旅游资源互联网化,实现特色乡村旅游景区推介、文化遗产展示、食宿预定、土特产网购、地理定位、移动支付等资源和服务在线化。

  “互联网+”现代农业为益阳市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首先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南县将从事和服务“稻虾共生”养殖的专家、技术员、虾农等上万人组织起来成立微信群,通过互联网技术培训,去年推广“稻虾共生”种殖18万亩,产值10亿元以上。今年近30万亩,产品销售预计在20亿元以上。其次,互联网技术发挥了农业多功能性,打造了供应链,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实现了农业综合型、复合型价值。安化县扶王山万亩杜鹃花海、资阳区新桥河镇千亩梨园等通过微信公众号进行裂变式推广,游客成倍增长。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