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中国旅游融媒体行走进炎陵县 红军标语里“见字如面”

来源:红网 作者:姚冶 何超 余文辉 陈敏捷 编辑:摇曳 2017-05-22 23:53:59
时刻新闻
—分享—

22日,中国旅游融媒体“红色旅游扶贫湘东行”采访团抵达炎陵县,在此拜谒始祖炎帝,品读红色情怀。

新华网记者郭香玉担任主祭人,媒体团代表敬献花蓝。

采访团在炎帝陵景区前合影。

博物馆内陈列着339条形式多样的标语。

透过这些标语,我们仿佛可以阅见一幅幅浩气凛然、荡气回肠的历史画卷。

  红网株洲5月22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姚冶 实习生 何超 摄影 余文辉 陈敏捷)在炎陵县,除了有深入人心的炎帝文化,在红军标语博物馆,这里还留下了沧桑不改的红色印记,是名副其实的革命圣地。

  今日,全国近20个省市的30余家媒体的主编、记者组成的中国旅游融媒体“红色旅游扶贫湘东行”采访团抵达炎陵县,在此拜谒始祖炎帝,品读红色情怀。

  “炎帝陵祭典”原来沿袭千年

  伴随着淅沥的雨声和震耳发聩的鼓声,媒体团一行体验了庄严肃穆的“炎帝陵祭典”,在敬献贡品之后,向炎帝神农氏敬献花篮并虔诚鞠躬致敬。

  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时代杰出的部落首领,是中国农耕文化的创始人,关于炎帝的故事,可谓人尽皆知,炎帝陵一有祭祀仪式,从四面八方问讯而来祭奠的人们便络绎不绝,“炎帝陵祭典”成为千百年来世代沿袭的祭祀民俗。

  炎帝陵自1986年修复以来共举办各种大型祭祀活动300余次,而近几年每年举办大型公祭活动达40次以上,每年清明、重阳的大型祭祖活动已成定例,这里也逐渐成了寻根谒祖、旅游观光、研究炎帝文化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胜地。

  2006年5月,炎帝陵祭典顺利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3月,“炎帝陵祭祖大典”再添华彩,跻身“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根亲文化盛事”。随着炎帝陵在海内外知名度、影响力的不断提升,“炎帝陵祭典”已成为传承炎黄文化、凝聚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

  “刨了写、写了刨的宣传标语 ‘瘦’到不能撑起祠堂”

  “看着眼下这339条宣传标语,如同能窥见广大军民挥笔写着苍穹有力、振奋人心的革命标语时的场景。”

  炎陵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红军标语博物馆是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以红军标语为陈列主题的专题博物馆。这里留存的红军标语数量之多,保存之完好乃全国之最。

  在博物馆内,红军标语形式多样,口号标语、对联、打油诗、漫画比比皆是,透过这些标语,我们仿佛可以阅见一幅幅浩气凛然、荡气回肠的历史画卷。

  “酃(líng)县工农赶快起来,组织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酃县工农赶快起来,杀尽屠杀工农的清乡委员会!”这条标语写于1928年5、6月间,是迄今发现以连队党支部署名最早的红军标语。

  “想当年剥削劳苦工农利中生利好是好,至今日斩杀土豪劣绅刀上加刀痛不痛。”当年红军为了躲避当时国民党政府的追查,这副楹联在被刨了写、写了刨,反复多次之后,两人才能合抱住的立柱竟“瘦”到不能撑起祠堂,最后竟需要更换新的柱子并得以保留下来。谈到这条标语由来时,炎陵县档案史志局原局长张观怀颇有感触。

  >>>这些地方值得一去

  炎帝陵祭典

  炎帝陵祭典是由千百年来世代沿袭的炎帝陵祭祀活动所形成的祭祀民俗。炎帝陵祭典分为官方祭祀和民间祭祀两种。民间祭祀历代以来香火鼎盛,绵绵不绝,延续至今。炎帝陵祭祀方式包括文祭、物祭、火祭、乐祭、龙祭,其中龙祭最具特色和独创性。

  洣泉书院

  洣泉书院,始建于宋嘉定年间,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部旧址。洣泉书院不仅是颇有古色古香民俗文化特色的观光胜地和学子成才的摇篮,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国革命艰难曲折的历史见证,启迪后人的宣传教育阵地。洣泉书院每年共免费接待参观25万余人次。

  神农谷

  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是一座天然的“绿色宝库”和动物园,这里不仅有银杉、南方红豆杉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更栖息有金钱豹、云豹、华南虎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景区内拥有海拔2115.2米的神农峰,有湖南第一高瀑——落差为235.2米的神农飞瀑,还有有着“天然氧吧”之誉的珠帘瀑布,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高达13万个。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