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世界读书日”当晚,2016年度“中国好书”颁奖盛典在央视综合频道、科教频道播出,30种好书榜上有名。其中,年度荣誉图书两种,主题出版类6种,人文社科类8种,文学艺术类7种,少儿类4种,科普生活类3种。(4月24日《光明日报》)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那么,什么是好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什么样的理解更权威、更有公信力呢?无疑,由央视与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共同推出的“中国好书”评选给出了答案。
市场占有率、社会影响力及良好的读者口碑是衡量“中国好书”的重要标准,这样的标准兼顾了图书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公众反响,非常科学、合理。评选出的年度“中国好书”是过去一年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能够让人们在阅读这些图书的过程中回味过去一年国家的发展历程。
年度“中国好书”包括主题出版类、人文社科类、文学艺术类、少儿类、科普生活类,覆盖比较广泛。这些图书讲述“中国精神”“中国智造”“中国故事”“中国风格”等,展现的是整个国家的宏大叙事。看看2016年度“中国好书”主题出版类图书,《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与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相关,《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相关,《世界是通的:“一带一路”的逻辑》展现的是“一带一路”的国家战略。好图书的基础是好的文艺作品,创作出好的文艺作品才能让图书受到欢迎。
“中国好书”,为全民开了一份书单。既然要读书,就要多读好书。尽管有“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的志向,但人们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人们再怎么用功,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读书要有所选择,要读一些好书。什么样的书是好书,每个人的见解不太一样。经过精心评选、受到大家公认、较具权威性的“中国好书”为人们提供了不错的参照。当然了,这些图书是过去一年的,但好书的魅力正在于有嚼劲。仔细咀嚼“中国好书”的内容,会从中得到很多启发、很多教益,这对提升人们的科学文化素养、道德文明素养是大有帮助的。
“中国好书”,点燃全民阅读的火炬。世界读书日前后,媒体上关于读书的讨论比较多。世界读书日,是对人们多多读书的提醒。“中国好书”评选出来了,不能就这么完事儿了。全民要认真阅读这些图书,从中寻找人生的况味。在阅读这些图书的时候,人们会对好书的标准有深刻的感知,这能够增强人们关于什么是好书的鉴别能力。自己的鉴别能力提升了,日后就会自觉选择一些传递健康、积极、向上正能量的图书,对那些“三俗”图书会敬而远之,这样就会让“三俗”图书失去立锥之地,这对于图书市场的净化是大有好处的。
愿人们都能阅读“中国好书”,都能有所得、有所收获。
文/李兆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