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阅读因你而美丽。由湖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主办,红网承办的2016年“书香湘鄂赣”三省联合行动之湖南“寻找最美读书人”活动即将收官。历经7个月,通过市州推荐、网络推荐的公开渠道,经过初评、终评、投票,综合评分、公示等环节,最终产生了10名湖南“最美读书人”和5名湖南“最美读书人”提名奖人选(详细名单)。4月12日起,红网阅读频道相继推出“最美读书人”系列人物报道,在这说不尽的与阅读的缘分和故事中,让我们一起走进“最美读书人”书香馥郁的诗意人生。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陈彦兵 长沙报道
“这张书桌能优惠吗?”家居广场,眼前这位衣着朴素、举止端庄的女士,就是邹秀玲。三年前,邹秀玲的家庭虽称不上富裕,但也还算小康。三年来,为了继续开展公益读书会,她花光了为儿子留学准备的30万。如今,为给书屋添置一张书桌,她要跟家具店的老板还价很久。
邹秀玲,作为电视湘军中的金牌制片人,为何会买不起一张书桌?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走进了她的生活。
创办《经典诵读》,自费30万成立读书会
三年前,邹秀玲突然发现,城市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传统文化与人们的生活渐行渐远,于是,她决定做一档文化类广播节目。
2013年9月9日,《经典诵读》栏目正式上线,时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魏委现场指导并给予肯定。节目邀请了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解读中华经典名著,并配以中国古典音乐,每集20分钟。开播三年来,节目收听率同时段稳居前三,被赞誉为广播版的“百家讲坛”。
“《经典诵读》, 你们做得太及时了!”著名画家黄永玉曾称赞道。
然而,在邹秀玲看来,栏目再好也在线上,线下始终缺少了互动。为此,她和丈夫商量后,拿出给孩子留学准备的30万元,深入单位、社区、企业、学校、乡村举办线下“周末公益读书会”。
很快,“读书会”在热爱读书的群众中声名鹊起,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报名参加。湖南省孔子学会秘书长陈仁仁教授为这个读书会取名为“传统经典学堂”。
邹秀玲以《经典诵读》栏目为阵地,结合参与度广的线下活动,让中华经典文化春风化雨般滋润着广大群众的精神世界,把氤氲书香送到了千家万户。
质疑中坚守,公益情结缘自外婆
由于读书会越做越大,邹秀玲面临的质疑也越来越多,部分群众执拗地认为,她一定会收取部分费用。然而,她却非常淡定地选择不辩解,随即跟我们回忆起她的外婆。
邹秀玲成长在书香世家,上世纪80年代初,交公粮是每个家庭应尽的义务。每年七月,送公粮的时间一到,乡亲们会拉着板车,一起去乡里交粮。
那年,10岁的邹秀玲跟着外婆担水。由于个子不高,水桶只能挂在扁担上,待她摇摇晃晃走到路边时,桶里的水早已被哐出大半。她坐上小马扎(折叠坐具),等到有人经过时,外婆就会叫她用白瓷碗盛水,端给过路的乡亲们解渴。
第一年,有人会问:“这水,多少钱一碗?”
外婆赶忙说,“不要钱!”
“不要钱,那你要什么?”乡亲们质疑道。
“我们什么都不要,你渴了,就过来喝一碗。”
第二年,第三年,过路人不会再问,而是主动上前,“阿婆,讨碗水喝。”
如今,外婆已经过世多年,邹秀玲却一直谨记外婆的教导——行好得好。她坦承,做公益读书会,最开始只想做三年,但如今,越来越多人期待每周的讲堂,她早已停不下来。
“每次教授过来讲课,我都会说,‘教授,我可能没钱给你!’,电话那头就会说,‘给钱我就不来了!’。这也是我最温暖的时刻,因为我感觉,并不是我一个人在做公益。”邹秀玲回忆道。
眼前的邹秀玲虽年过四十,却依旧气质美如兰。古人云:美人当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邹秀玲,是十足的美人,她用心传播传统文化的壮举,更是美得深刻隽永。
她凭一己之力,担起了弘扬传统文化的重任,我们坚信,在她的书屋里,不久的将来,还会走出一百个、一千个、甚至一万个“邹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