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 题:如何让脱贫“经得起历史检验”?——两会代表委员献计脱贫攻坚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梁爱平王雷吴光于
“确保脱贫得到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向全国人民作出了这样的承诺。
随着扶贫开发进入攻坚阶段,切实落实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最严格的评估考核,严肃查处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脱贫目标明确而艰巨。今后,数字脱贫如何查?资金项目如何管?社会力量咋参与?代表委员在两会上围绕脱贫攻坚热点问题建言献策。
用大数据推进精准识别,让数字脱贫无处遁形
“要看脱贫效果准不准,要一户一户走访,一村一村调研,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全国人大代表、安徽蚌埠市委书记于勇说,“杜绝用大量的报表和总结把脱贫工作变成数字脱贫和形式主义。”
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王文娅说,在扶贫工作中,已经发现有个别村贫困户的情况不够清晰,台账不精准等问题。她认为,确保脱贫实效,应精准搭建贫困人口台账,准确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否则,就会出现“人情户”“关系户”等,损害群众切身利益,影响党和政府形象。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吉林省委副主委王欣表示,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阶段,越往后脱贫难度越大。在考核是否脱贫时,除了要看收入的数字指标外,更要看其收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认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首先要解决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评估三个方面的问题,而大数据是解决这三个问题的利器。他建议,采用大数据技术,在现有建档立卡、项目资金、遍访等内部数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国土、农林、交通等各行业数据,动态地掌握扶贫项目实施与资金使用进度情况,精准识别真正的贫困农户,让数字扶贫、数字脱贫无处遁形。
完善监管制度,用好贫困群众的“救命钱”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长30%以上”,“推进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强化资金和项目监管”。
记者注意到,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今年2月发布了《关于做好2017年贫困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将试点范围推开到全部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连片特困地区县,确保资金投向最重要的方向、最关键的环节、最准确的对象。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原副组长范小建说,当前,扶贫工作的关键在于把钱用好。过去专项财政资金的管理制度是建立在“四到省”的体制上,即:任务到省、责任到省、资金到省、权力到省。现在项目和资金全部下放到县,为了让县级政府将资金用好,当务之急是完善财政资金管理制度。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7日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说,扶贫资金有效使用对脱贫攻坚至关重要,中央重视、社会关注,要始终抓住不放,把它解决好。“首先就是改革完善我们的制度,如何分配、怎么使用,要把这个事情设计好。第二,要加强严格的监管。”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张家界慈利县龙潭河镇党委书记向平华说:“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精准推进扶贫工作同时,防腐反腐也要步步紧跟,确保扶贫资金让老百姓真正受益。”
向平华建议,加强对扶贫一线干部进行形式多样的预防警示教育。加强信息化建设,继续完善“惠农扶贫资金项目数据共享信息系统”,加强对涉农扶贫资金“最后一公里”的监管,提高精准惩防职务犯罪能力。
让社会力量成为脱贫的“快进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创新扶贫协作机制,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要实现贫困地区脱贫,不能事事靠政府,还需要整合资源,凝聚成扶贫攻坚强大合力。”全国人大代表、江苏万顺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善红说。
他建议,进行广泛宣传发动,动员企业和群众踊跃加入到扶贫队伍中来,以贫困村为切入点,加大力度开展精准培育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工程。“增强贫困地区自我造血功能,才是治本之策。”周善红说。
全国政协委员、兴伟集团董事长王伟表示,民企参与扶贫有助于重塑民营企业家的形象。他希望有关部门能引导金融机构对带动脱贫成效明显的企业,给予增加信贷规模、优先办贷等方面的支持,激发企业扶贫“兴奋点”,增强民企参与脱贫攻坚的可持续性。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工商联副主席谢强认为,农民的稳定增收、长效脱贫离不开产业支撑,而民营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方面的优势也正是做好农村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企业参与脱贫攻坚既是在帮贫困户,也是在帮自己转型。“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和易地扶贫搬迁给不少‘不敢投’‘不知往哪儿投’的民间资本提供了一个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