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石碧拟提交提案,建议义务教育加高中阶段学制应减少两年,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也减少两年。(3月5日《成都商报》)
对于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学制减少两年,这一建议,笔者不想去抨击这种做法的功利性。单就石院士“终身学习”的论断而言,在这个手机重新构建我们的生活,愈加浮躁功利的社会中,真的想看看其操作性和实效性。我们可以看一下统计数据,2016年4月19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中指出,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还不到5本。石院士也可以去调查一下,现在有多少大学毕业生离开校园后,能够坚持做到每年看10本专著, 其“教育更重要的是终身教育”这一论断的实际操作性就不言而喻了。
相较于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学制减少两年,这一做法所引发的功利化后果而言,中学减少两年,可能引发的“社会断裂”将更为严重。因为,这种做法可能会让农村学子真的再难以成为“贵子”,会让农村家庭真的看不到希望。
众所周知,1977年恢复高考那段时间,城市和农村的学生考上重点大学的差距不太大,但是统计表明:自1990年以来,重点大学农村生源比例不断下降,以北大为例,2000-2010年间农村新生仅10%。为此,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全国两会中提出,“贫困地区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人数要再增长10%以上”,就是意识到了农村和城市教育的差距,正在加剧社会的“断裂”,这种短板是需要补足的,否则会引发严重的社会后果。而石院士的建议中,提出要让中学减少两年的学习时间,无异于在让城乡差距进一步加大,在让农村家庭更难看到希望。
首先,看看我们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情况,现在中学生的补习情况之所以严重,很大程度就在于在学生、老师和家长心中,学校的学习时间不够用,还需要花时间消化。嫌弃中学时间太长了的,大部分都是天才,天才可以走自己的跳级渠道。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讲,能够考上大学,都是挑灯夜战,跟时间赛跑的普通人,对他们而言,时间根本不够用,减少两年,意味着基础不牢。而农村地区哪里有资源可以进行校外补课?农村学生哪里有钱去进辅导机构?
其次,农村学校基础薄弱,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学校相比较,有天壤之别。比硬件设施更糟糕的是,农村的师资力量与城市存在天壤之别。从重点师范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挤破头也想留在大城市,一些在农村学校历练出来的优质教师,却成为了城市优质学校竞相争抢的对象,最终留给农村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少之又少。如果少了两年的学习时间,优质学校的学生可以从老师的讲授中提高学习效率,而农村学子的课堂和城市相比较,却根本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必定会愈加式微。
最后,对于很多农村地区的学生来讲,因为基础较差,教育资源不够优质,更需要通过争取时间来补足学习中的不足。不是农村出生的孩子不够努力,是因为输在了起跑线上,需要用珍惜时间来补足自身的短板。他们在学习生涯中,更多的是在跟自己过不去,用自己的身体和精力在跟时间赛跑,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缩小一些差距,而如果时间也没有了,那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如果中学减少两年,势必会造成大城市好学校在高考中更快超过偏远地区的学生,这样更会加剧“两极分化”,让农村学子更难考上一流学校,让农村家庭看不到希望。作为一名从农村走出来的普通人,我能够切实感受到农村学校和城市学校的差别,农村教育资源和城市教育资源的差距,农村学生的见识与城市学生的差异。真的希望,无论建议也好,提案也罢,应该慎重,在提出之前,都应该考虑一下所引发的社会后果,是否会进一步加剧社会不公?
文/田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