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品读】新年特辑:绛红丨除夕守岁里的宁静与陪伴

来源:红网 作者:杨海波 编辑:易木 2017-01-27 11:55:12
时刻新闻
—分享—

 

  题记:新年伊始,繁花锦簇。沉浸在过年氛围里的城市乡土,仿佛被一片深深浅浅的红色包裹,绯红、酡红、绛红、残红……每一个行走其间的人,也被这深浅不一的红色感染,眉宇间镀上了喜庆的色彩。“繁花深浅映新年”特辑,带你品析每一种红色所隐喻的新年。

  ——本文系品读“繁花深浅映新年”系列特辑之三

  坐在温暖的土屋里,咂庄户人醇酽的祝福。

  熟稔的乡音溢满每个角落。

  透过栖着家禽家畜的窗棂,你看见农家的阿妹,把春天的心事绣在荷包上,等待娶亲的唢呐声叩响闺房;你看见父亲从年画里走来,醉眼里闪烁炽烈的语言。

  此刻,守岁人沾满泥土和麦芒的足迹,叠印在通向戏台的路径。

  于是身披新装的村庄,把农事舞成酣畅的春河;于是村庄就摇摇晃晃地,从正月的盛典里出发,流经解冻的土地,抵达丰收的粮仓。

  除夕前的日暮,有一股宁静的力量。那宁静是巨大的,似乎笼盖一切;那宁静是真实的,又好像是虚幻的。

  妻子的忙碌还没有结束,一两盘烧好的菜已摆到桌上,母亲时而唠叨,时而独坐沙发,孩子摆弄着她的小玩意,做着大人们看来毫无意义的事。而你,已经在鲜红的纸上写完自撰的春联,墨迹淋漓地贴上了门。“福禄寿禧财”五个金字的彩纸也贴上了门楣,随风发出窸窣的声响。

  你探头看看窗外,街上只一两个匆匆的行人,那脚步确乎是急着回家的。耳旁不时传来或钝滞或清脆的爆竹声,而后迅即宁静下来。

  临街的门不少是掩着的,春联大都也贴上了,一色的鲜红在暮霭的笼罩下显出绛红的颜色。

  你能想象出各家各户那小天地里洋溢的喜庆安祥和对天伦之乐的专注。世界被分割成一个又一个幸福祥和的小空间。

  这时,你看到了什么?

  你似乎看见了儿时的家乡,家乡农村除夕的景象。土屋顶上昏黄的灯光把春联的红纸映成了绛红。年老的伯父已洗过澡,剃过头,刮净胡须,脸上泛出少有的光洁红润,而那皮肤是粗厚的,额头的皱纹更加清晰。他穿上了新的或大半新的干净的衣服。一年365天,默默耕耘劳作,这一天才是他小憩的夜晚。

  你还看见了老家的猪圈,猪圈的墙上贴着“猪大如牛”;家中那口水缸贴着“细水长流”;不大的稻囤上贴着“五谷丰登”。还有家乡的小河,河上的小桥,小桥上也贴着小小的条幅“一路平安”。在这一年的最后一个夜晚,整个村子都沉入绛红色的宁静之中。

  这是一种蓦然回首的暖意。

  自西晋以来,百姓就有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的习惯,年长者谓之“辞旧岁”,意在珍惜光阴;年轻者谓之“守岁”,意在为父母延长寿命。如今的守岁一如往昔,一家和乐,围坐畅饮,祝愿父母,陪伴家人。唯一不同的是曾经劳作的父母如今已然在生活的滋养下日渐丰腴,他们拿过农具的手不再布满老茧,岁月也仿佛因为他们温暖的笑意而厚待了他们几分。

  当时代把富饶、幸福、美丽带进湖南的发展,当贫困如一头困兽被逼进死角,每一个守在除夕夜末,等待新年钟声敲响的人都懂得,曾经的日子已然消散在漫长的岁月中,只剩温和的灯光下,无忧无虑的稚子和颐养天年的老人,生活于他们而言,已然不是艰辛。

  如水的夜色逐渐淹没四周的绛红,直至剩下模糊的轮廓;电视里欢庆的氛围逐渐消散,倒数的钟声已敲响;遵守着过年习俗的老人已经守着燃烛,静默祈福;一切的喧嚣都将得到平复。这是一个民俗、人文、文明浓缩在一起的时刻。

  这时刻,从阡陌连结的农舍到高耸入云的楼房,充满着对休生养息的渴塑,充满着谅解、慈爱和祝福。只有在这时,你才能体会出谁对生活爱得最深,期冀最殷,谁有着和土地一样质朴、善良的胸怀……

  这是一个只允许祝福存在的时刻。一切的鸟儿都已归巢,和家人一起,享受温馨的祝福,而祝福是因为他们了然,幸福对于任何人都不是天生地长、取之不尽,因此要格外珍视;也因为他们知道,无论明天如何,当今晚的蜡烛燃尽,新的黎明到来之时,日子又会长出一茬茬,嫩生生的希望。

  文/杨海波 雁丘

  【“品读”专栏2017年第9期(总第63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