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郴州着力建设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

来源:红网 作者:李慧 闫冬 编辑:刘郁蕾 2017-01-20 15:42:56
时刻新闻
—分享—

郴州市西河水生态风光带风光旖旎。郭立亮摄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慧 通讯员 闫冬 郴州报道

  一条2.8公里的引水渠将郴州上游北湖区石盖塘镇境内江源水库的水调入同心河上游北湖区石盖塘镇境内仙岭水库,再通过输水系统将水调入市中心城区的燕泉河。这就是郴州的“引郴入燕”水系连通工程,极大改善了燕泉河水质,这样的河湖共生,把水系“串起来”是郴州市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侧面。

  郴州地处南岭山脉中段与罗霄山脉南段交汇地带,全市河流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赣江、湘江和北江三大水系,全市水资源总量164.4亿立方米,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04毫米,比全省多71.3毫米,是全国的2.28倍。但郴州降雨量时空分布不均,郴州水资源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湖南母亲河湘江水资源质量的好坏。

  “郴州水系发达,水量较多,但区域分布不太合理,中心城区缺水,枯水期黑臭水体较为严重。郴江河、同心河和燕泉河来水少,有些上游有开矿,枯水期水质不太达标。”郴州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邓广兴表示表明,郴州既有工程性缺水也有功能性缺水的现实情况,建设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成了水发展需求。

  雨洪资源化

  邓广兴表示,郴州水资源存在“水多、水少、水脏”的问题,“水多”由于老的水利工程年久未修,雨季、汛期山洪易发;“水少”是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中心城区无大江大河,供水和灌溉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水脏”是由于重金属污染、采掘业给郴州水环境带来的破坏。

  水多如何泄,水少如何蓄,水脏如何解决?2013年,郴州成为了全国第一批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为推进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建设,郴州确立了“科学治水、改革活水、建设强水、发展兴水”的总体思路。

  一大亮点是实现雨洪资源化,河湖共生,把水系“串起来”。选择恰当的节点,利用工程措施将相邻或相关的水库、河流串起来,恢复和建立河流、湖泊、湿地等水体间的水联系,形成引排顺畅、蓄泄得当、丰枯调剂、多源互补、可调可控的江河湖库现代水网。

  河湖连通实现了江泉水库与郴江河,四清水库和同心河,仙岭水库和燕泉河连通。其中“引郴入燕”水系连通工程改善了中心城区燕泉河水量不足、水质较差的状况,燕泉河沿河居民长期承受“水少之忧”“水脏之恼”的烦恼将得到解决。

  同时采取双管齐下,把降水“蓄”起来。郴州水资源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通过工程措施改变时空分布格局,既可以减少行洪压力,又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通过建设了江源中型水库、沤菜中型水库、莽山大型水库,把降水蓄起来,配以相应的输水工程系统,提高了下游防洪标准。其中江源中型水库将郴州市西城区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补充下游城市河道生态用水约2000万立方米。

  水域景观化

  “解决好水资源管理不仅是防洪、灌溉、发电,更要和生态和景观联系,特别是城市周边的水库、湖泊和河流要做到生态化、景观化,要将水文化发展理念注入其中,实现‘水利+’”。在邓广兴看来,做好水文章不再停留在过去基础的功能,更要实现“水利+文化”、旅游和城市建设的发展。

  碧水青山,让景观“活”起来。围绕“一核两廊四极多节点”的总布局,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一核”即市中心城区水生态文明建设核心区,重点推进“五河、十一湖、十库”水生态文明建设;“两廊四极”即郴资桂、郴永宜“大十字”城镇群水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区;“多节点”即全市城镇乡村水生态文明建设辐射区,着力推进“一轴五带、十城百景”水生态文明建设。

  让河流有坝,形成湖面,一年四季有水面,让水域景观化。为将郴州建设成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强化了对西河生态水利建设。西河为湘江二级支流,西河发源于北湖区与桂阳县交界处的南溪乡仰天湖风景区,流经桂阳县太和镇、正和镇;北湖区华塘镇;苏仙区马头岭镇、栖枫渡镇;永兴县湘阴渡镇、塘门口镇,于塘门口镇西河村汇入耒水,西河为湘江二级支流。

  郴州市西河综合治理规划了包括城际绿道、旅游公路、涉水工程、公园游园、驿站建设、村庄整理等项目。通过修建石陂水库、水边水库、扩建黄口堰水库等3座中型水库来防洪治涝;对当冲河段、易崩岸线段和主要支流汇入口进行生态护岸,结合风光带建设进行水域、湿地和缓冲带建设;对流域全面实施水土保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流域内主要污染源治理;建设湖泊、湿地、河湖连通工程打造水景观。

  在西河桂阳段,过去的西河脏乱臭,河面白色垃圾随处可见,黑臭水体刺鼻。而通过综合整治,桂阳县水利局水资源局工作人员黄勇斌告诉我们,通过河道保洁,定期河道清淤、疏浚,现在河面基本无白色垃圾,建立的沿河风光带让周边居民有了休闲广场,还经常有人在河旁钓鱼,自行车道也常吸引周边人过来骑行,如今的西河发生了很大变化。

  为加快桂阳县水生态文明建设,改善县城无河道、湖泊的尴尬,桂阳县文化园2015年5月开园。文化园前身是塔背水库,沿水库修建环湖游道长3.6公里,宽6米,近40个与桂阳相关的人文景观及亭台阁榭分布其间。这为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场所,带动了湖泊周围优质建设用地开发,后期将努力把文化园打造成精品文化旅游基地。

  “水量增加了,蓄水量增加了,水质变优了,水环境得到了改善。”邓广兴高兴地说起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给郴州水利带来的变化。郴州在践行以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为核心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中取得了一定成效,截至2015年底,郴州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10年的143立方米下降到了88.41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0年的0.479提高到了0.498,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由2010年的75.0%提高到了88.9%。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