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讯(记者 彭玮蔚 朱敏)“浏阳河,弯过了几道弯……”名歌《浏阳河》代代传唱,令浏阳河这条湘江的支流名扬天下。浏阳河治理和保护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昨日,省政协委员王仁才建议,全面开展浏阳河生态修复示范,将浏阳河打造成湖南的“漓江”、长沙的“秦淮河”,实现河流的生态休闲功能,形成特色文化旅游产业,从而形成可复制的浏阳河生态修复模式,向全省乃至全国推广。
长沙实践 浏阳河城区段水质有较大改善
浏阳河是长沙的母亲河之一,发源于大围山,全长234.8公里,流域总面积4665平方公里,流经浏阳市、长沙县、雨花区、芙蓉区和开福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浏阳河的开发力度不断加大,也给沿线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2013年,省政府把湘江保护和治理列为“一号重点工程”,决定以“堵源头、治调并举、巩固提升”为阶段目标,连续实施三个“三年行动计划”。长沙市委、市政府要求以最大的决心、最实的行动、最硬的举措,实施史上最严的环保行动,守护好长沙一江碧水。
据悉,长沙自2013年印发《浏阳河城区段污染治理实施方案》以来,完成排口截污、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建等项目38个。2016年4月,长沙出台了《2016年度浏阳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相关部门和区县(市)全面实施截污、提标、补水三大任务共计52个整治项目。经过实施一系列整治,浏阳河城区段水质目前已有较大改善,其中2016年1、5、6、7、8月份达到了地表水IV类以上标准。
委员建议 将三分之二的河滩定为生态滩
“长期以来,浏阳河两岸都是市民休闲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但不少市民随意的践踏给脆弱的河滩植被造成了严重破坏。”王仁才建议,政府应尽快划定功能区,将不低于三分之二的河滩规定为生态滩,禁止建设开发、休闲活动和渔猎采摘,为周边各种生物提供安全稳定的栖息觅食场所,从而恢复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选择具有生态功能和不影响行洪的湿地植物,开展植树种草,安放种植袋,实现全河段河岸复绿,绿满浏阳河九道湾。
王仁才表示,水生动物特别是鱼类是浏阳河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生态放生是一项保护生物资源、促进生态修复的环保工程,通过向河流人工补充水生动物,如原种青草鲢鳙螺蚌等,可以达到以鱼养河、控制藻类、净化水质的治理效果,增加河流的生物多样性。并积极开展人工物种保育活动,包括安放人工巢穴、栖息架、停歇台,开展科学补饲、种植功能植物等,全面保护鱼类、蛙类、鸟类等有益生物,形成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氛围。
同时,相关部门应尽早定位浏阳河的水上体育、休闲和文化功能,在确保安全和环保的前提下,发展无污染的皮划艇、龙舟、手划小船等旅游项目,形成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我们可以在浏阳河风光带建设中加入划艇、龙舟和钓鱼基地,建造专门的斜坡码头、存放仓库、训练场地,吸引各大龙舟队、划艇队入驻。”王仁才说,这样可以形成长沙的龙舟和划艇大本营,促进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