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鼓励动员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

来源:红网 作者:吴展团 编辑:林旻煜 2017-01-02 00:02:32
时刻新闻
—分享—

  讲文物故事,知家乡历史。2016年12月27日,文物价值解读与传播大赛优秀解说词评选结果揭晓,共50篇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10名、二等奖15名、三等奖25名,他们将分别获得奖金8000元、5000元和3000元。

  文物有一种魔力,它代表一段时光,象征一种情怀,总是不由得勾起人们对一段历史的想象。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遗产。夏鼎商彝、秦砖汉瓦、唐彩宋瓷……灿若星辰的文化遗产,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

  作为文化大省的湖南,文物遗产资源非常丰富。炎帝陵、舜帝陵、里耶古城遗址、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岳阳楼、浯溪摩崖石刻、岳麓山风景名胜区、南岳衡山风景名胜区、凤凰古城、韶山毛泽东故居……一个个景点,一件件古物,文物的光芒无不穿越历史、照进现实、点亮未来。目前,查明湖南有不可移动文物2万余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3处,总量位居全国第九,在长江以南地区排第二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62处,市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000余处。

  当“中国梦”渐行渐近,当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越来越美,如何在现代化加快推进的背景下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物,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时代课题。

  文物保护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近年来,我国文物保护力度明显加大,文物事业取得了很大发展。

  湖南也一直不懈努力,在丰富创新文物事业理念上,文物部门不断深化文物保护内涵,扩大保护外延,实践探索出统筹保护与利用的“大保护大利用”理念。在大遗址、重要历史名人故居和重大革命历史事件遗址的保护利用上,实践探索出“文化遗产保护园区”建设新理念,走出了“文物本体保护好、内涵挖掘展示好、周边环境整治好、功能设施完善好、当地民生改善好”的“五好”标准新路子。在传统村落等乡土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上,积极探索出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建设、农村文化建设、旅游发展、改善民生“四结合”的理念,在全国开创了省、市、县、乡、村“五级会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统村落整体走出去招商引资引智的新模式;在珍贵流失文物“皿方罍”的洽购上,在国内首创了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和社会参与捐资,多方力量积极促成海外流失文物回归的新途径、新模式。在开展文物宣传和普及活动上,以文物保护法为核心的宣传活动日趋活跃,特别是今年以“讲文物故事,知家乡历史”为主题的“首届湖南文物价值解读与传播大赛”成功举行,更是激发了全社会了解历史、喜爱文物、热爱家乡的情怀,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的氛围初步形成。可以说,这一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的做法,成为了文物保护工作的创新之举,值得推广和借鉴。

  然而,也要清醒地看到,作为世界文物大国,我国共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万余处,又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些地方大拆大建、损毁文物,有的只顾眼前利益,牺牲文物进行商业开发;有的破坏古建筑、搬来洋建筑,城市建设贪大求洋,等等。文物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可是,由于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就使得相关部门面临十分艰巨的文物保护任务。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正面临机构设置缺乏、人员队伍不足、资金投入有限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护好文物,仅仅依靠政府部门“一枝独秀”显然力不从心。因此,必须通过多种途径、有力措施鼓励和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文物保护。

  当然,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决不只是某个部门或者某个群体的事情,而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做好文物保护工作需要形成合力,离不开方方面面的力量。各级文物部门要不辱使命,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切实提高素质能力和依法管理水平。同时,既要用喜闻乐见、贴近群众的一些方式、方法,让文物可以更好地展现我们国家的优秀文化传统,从而激起自豪感、认同感,更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保护文物,努力形成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新格局。只有人人尽责、个个参与,才能让宝贵遗产代代相传、焕发光彩。

  文/吴展团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