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说“读书无用”或许是因为入不敷出

来源:红网 作者:谢梦瑶 编辑:林旻煜 2016-12-31 00:02:11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前不久,一篇题为《大学毕业生不如农民工?目前薪酬差距仅为1.2倍》的新闻让找不到工作的应届毕业生们愁上添愁,也引起了家长们对于“读书是否有用”的又一阵热议。读书是否无用?这一话题早已不新鲜,甚至因为高校的扩招而登上风口浪尖,但这命题显然是不正确的。

  读书有用,这点毋庸置疑,而热议之中的“读书无用”实际上不是对读书的价值性判断,而是一种收益性判断。不难发现,持有这一观点的大多数是中西部地区的低收入低学历群体,他们对“寒门贵子”的普遍期望是能够“鲤鱼跃龙门”,改变以往贫寒艰苦的生活状态,所以他们常常举全家甚至全村之力,来供考上大学的农村孩子接受高等教育,然而,击碎他们幻想的是大学毕业生普遍低工资的现实。

  据有关报道,如果按照每名贫困大学生每年平均支出7000元计算(含学费、生活费和住宿费),一个人本科4年最少花费2.8万元,而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薪酬普遍不高,再考虑到工作阶段的各种房租、饮食、交通等支出,对家用补贴微乎其微,更不要说偿还先前因为读书而欠下的债务。

  接受了高等教育却无法改善生活境况,无怪乎农民们越发相信“读书无用论”。显然,对于迷信读书能够致富的人来说,读书的功效恐怕要让人失望。但实际上,“读书无用论”的背后是个人定位不明确的失败投资。

  高等教育作为人生投资的一种形式,它具备着收益的特性,也不失风险。对急于摆脱穷困的农村家庭而言,与其迷信文凭,希望寄托在上某些收费高而教育水平较低的杂牌大学,不如转向国家提供减免学费的技术性专业教育。在急需各类生产技术人才的社会背景下,掌握一门过硬的技术,显然要比虚有其表的“本科文凭”来得重要。

  不过,要真正改变“读书无用论”的观念,归根到底还是要从控制教育成本、改善教育功能入手。一方面控制了教育成本,使得农村家庭能减少供孩子读大学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改善教育功能,使得学生在理论基础上能够得到实操训练,增强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双管齐下,才能从源头根治教育“入不敷出”的顽疾。

  文/谢梦瑶(重庆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