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谁让我们要谢室友不自杀之恩?

来源:红网 作者:杨帆 编辑:夏熊飞 2016-12-24 00:04:09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2月21日,济南女大学生娜娜裸体坠楼的照片被微博“济南生活”公布在了网上,一下子各路谣言和阴谋论在网上沸腾。人们纷纷对三个女生杀害一个舍友这个事实深信不疑,三个女生也一下子成为网友情绪发泄的靶子,不单单被诅咒辱骂,个人信息也遭到了人肉。

  济南警方很快给出了说法,排除了他杀的可能,且否定了殴打这一说法。另一位颇有名气的法医“法医秦明”也佐证了警方关于伤口的说法,可依旧没有结束质疑声。直到23日,微博网友“一个有点理想的记者”发表文章,介绍了他采访的情况。他走访娜娜的老师同学,得到了宿舍关系正常,不说多好但也不说多坏的反馈。而娜娜的日记也佐证了这一点,没有任何室友殴打排斥她的相关内容。其余网上流传的“无名目击者的证言”“神秘视频”“打架斗殴的声音”在走访后也统统证明了虚假或有其他原因。

  如果记者调查全部属实,那么真相似乎已经显露了大半,这是一起被自媒体和网友炒作起来的所谓的霸凌事件。自媒体很好地抓住了网友们的眼球:裸体、女大学生、深夜自杀、正是当下热点的校园暴力。再加上半真半假的事实,刻意引导的文字和令人同情的照片,就这样在不到两天的时间里为这条微博带来近10万的转发,7万的评论和一波网络暴力的浪潮。

  这倒让人想到了之前火起来的一个视频,父亲将欺负自己女儿的男孩打了一巴掌,然后接着把男孩父母、劝阻的亲戚好友甚至前来的警察统统抽了巴掌。这个视频为什么会火起来?是它抓住了观看者的痛点,让观看者借男主角的行为发泄自己压抑着的不满。

  视频只是个创意,虚拟了假想敌来让受众发泄情绪。但在这次的案件中,毫无新闻专业主义的自媒体带领着失去理性的部分网友成为了抽巴掌的主角,尽情发泄他们的情绪,将自己曾经无能为力的愤怒转移到这三个女生身上——我虽然改变不了过去也惩罚不了伤害过我的人,但我可以去咒骂那些“加害者”来为“受害者”讨个公道啊。于是舍友们成为了被抽巴掌的对象,站在了网友们的对立面,成为了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

  这些年来我们多少次看到人贩子电信诈骗新闻下一片“死刑”的叫喊,两性感情问题下一片“渣男”的呼声,外交国事上一片“核平”的呐喊,我们用越来越短的时间,作出越来越感性的判断,并让它成为一种习惯。诚然,移情效应、从众心理、群体极化这些心理学传播学的理论,都可以解释这种习惯,但这些都不是人们将这些情绪错误发泄的原因,人们应当明白这是错误的。

  狂欢过后,除了只能靠时间慢慢消弭伤害,我们还能干什么?无视职业道德的媒体理应受到追责,而我们呢?也许可以多一些反思,下一次,多一些耐心等待,多一些理性判断,不要让有一天,谢室友不自杀之恩再次成为我们的流行语。

  文/杨帆(苏州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