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买书可加分:老师请别这样“爱”我们

来源:红网 作者:王娜 编辑:夏熊飞 2016-12-20 00:10:35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眼看期末考试时间将至,宜宾学院部分选修了申论课的同学陷入纠结之中。主讲申论的老师郭五林前不久在群里发布通知,称凡购买其编写的申论教材的同学,每买一本书期末考试时加平时成绩5分,每人最多可以加20分,也就是买4本书。此举引发部分学生质疑和不满。(12月19日《成都商报》)

  虽然在这位教授的通知中找不到“强制购书”的句子,但这样简单易行的“加分项”无形中已经“瞄准”了正在备考期末的同学们。

  在大学中,不少同学不再像中学一样规律学习,还经常逃课缺席,所以到了期末考试季必定手忙脚乱。为了不挂科,他们在往往要在很短的时间里恶补知识、祈祷着“抱佛脚”能让自己侥幸通过考核。因此,对于他们来说,“简单买几本书”就能获得20分的加分——这无疑是一个极具诱惑的选项。一旦有人通过买书得到加分,就产生了不公,其他的同学要么为得到应有的“公平”被迫也去买书;而如若选择不买,但在此种荒唐的考核形式下,心里难免不平。

  但有趣的是,事后,这位老师发表了感言说自己“费尽心思去爱一群人,最后却感动了自己”,字里行间传达出自己的“好心好意”不被理解的无奈,可是这位老师的行为是真的出于爱护学生的目的吗?“买教材”就“加分”真的能算“爱”吗?

  诚然,在很多大学里,不挂科、高绩点与同学们的奖助学金申请、毕业、保研挂钩,所以“求不挂”“求老师仁慈给分”的情况也常见。与此同时,许多老师也在不断改革课程,采取更符合课程设置、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比如过程化考核、设定适当加分项等形式,但“灵活”不等同于“随意”,“买书给分”的设定显然没有实质意义。

  如果真的是怕学生考不好,觉得自己的教材很有用,那为何不在学期初提出“买教材加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逼迫”大家进行学习;另外,通知中“最多买四本”显然是有兜售的嫌疑,哪怕这教材再好也不需要重复购买多本,且数量也不意味着好的学习态度。倘若这位老师真的是体贴、爱护学生们,那不如从课程中进行创新改变,让同学们都有兴趣投入,收获有用的东西;设定有意义的、符合课程内容的考核方式,让考核不再局限于“死记硬背”。

  带着给学生“加分”的名义,看似善意满满,实质上却掺入了个人的私心,学生们纵使能得到分数也没得到真才实学。如果这也算是“爱”,那请老师别这么“爱”我们,给我们多一些通过努力证明自己的机会。

  文/王娜(苏州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