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双一流”大学不是靠“长江学者”堆起来的

来源:红网 作者:杜孟珊 编辑:林旻煜 2016-12-17 00:05:45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目前不少高校为了争创“双一流”,不惜血本到处“挖”人。在月初举办的教育部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经验交流与研讨会上,校长们纷纷吐槽:“最害怕听到某某某又被评上了长江学者,一旦有了什么头衔,就会被盯上。”(12月15日澎湃新闻网)

  人才的无序流动让中西部高校叫苦不迭,东部发达地区的高校利用地理、经济等优势不断“挖”人。被掠夺的学校即使奋起自我保护,可很多老师依然挡不住优渥的利益诱惑,例如兰州大学这类西部高校就因为人才的流失出现了严重的学科断层。高校斥巨资“挖”学者的问题,随着“双一流”建设的推动变得更加严重。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我们国家重要的高层次人才计划,能够入选的必然是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这种奖励学术人才的方式无可厚非。但问题在于,各大高校仿佛已经把本校所拥有的“长江学者”当作了一块金字招牌,官网首页都一致强调“长江学者”的数目。诚然,“长江学者”所意味着的学术实力是一所高校完美的外在形象宣传。但高校花重金抢夺“长江学者”的行为却是本末倒置,因为这些钱买来的极有可能仅仅是一个数据的好看,而并非真正的学术实力的增长。并不是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状况,某些“长江学者”享受着巨额的高校津贴,心思全然分不到学校里,每学期只给学生们上一周课。那试问这样的学者又能怎样增强高校的综合实力呢?

  不仅是“长江学者”,还有各类人才建设计划,如果高校用大笔的钱只为买个虚名,而真正的学科建设却没有资金跟上,那真是名副其实的浪费。

  高校争创“双一流”,顾名思义就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显然,一流大学从来都不是靠各种响亮的名号堆砌起来的。真正好的大学应当是教师潜心教学,学生钻研学习,双方在共同的努力下营造出浓厚的学术氛围。这种氛围方不辜负大学育人的本质,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才能够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成长。所以高校需要“花钱”,要把钱花在刀刃上,给予各学科充分的资金保障。有了优良的教学质量和科研产出加持,难道还怕在激烈的竞争中落于人后?

  买来的“长江学者”并不值得一所高校骄傲,在师生共同进步的学术氛围里孕育出的“长江学者”才是高校真正的招牌。

  文/杜孟珊(中山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