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浙江临安市民柳玉强反映,他61岁的母亲吴宝园参加由杭州市老年人体育协会和杭州自游天下旅行社,共同组织的某中老年艺术文化节。谁料从行程第二天开始被带入各种购物店,当地导游用威胁、辱骂的方式强迫老人购物。(12月14日中国新闻网)
报道中,980元可以在香港旅游七天,看起来就像是“天上掉下块馅饼儿”,显得那么不切实际。可问题是,这类“低价游”陷阱最开始披上的外衣,击中的是每个人的“占便宜”心理,不仅是老人容易轻信骗局,恐怕很多人也会被表象所蒙蔽。事到如今,如果将矛头指向老人缺乏分辨能力,明显也是属于“不近人情”。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自始至终,参加这次旅游团的老人都是受害者,他们缺乏辨识能力,并不代表就应承担被骗的责任。老人们大多年事已高,在面对旅行社和老年人协会的忽悠时,很大程度上属于后知后觉的状态,旅行社也正是抓住这种状态,恶意降价竞争,然后从其他方面获利。
另外,如今这种忽悠虽然已经被证实是陷阱,但在这个过程中,舆论的靶向却出现了明显偏移。比如,目前针对此事的讨论,有这样几种说法,有人认为“980元游香港7天,老人太傻了”,有人直接提出“反正我是不会轻信这种陷阱的”,并且,这类声音还不占少数。因为自己没受骗,就可以轻易嘲笑别人太傻,此番逻辑,确实是当下很多人的弊病。可若细想一下,如果是我们自己遭遇“低价游”陷阱,还会如此从容淡定吗?按这些人的想法,是认为自己不会轻易上当受骗,也并不会参与类似的低价旅行团,然而,习惯于这么认为的人,可能在最开始解读时就已经走偏了。
有必要强调的是,看待“低价游”陷阱不应该预设立场,进而推论“老人太傻”。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你我可能都是那个极易被骗的人之一,不仅是老人容易被骗,任何人可能都会遭遇各式各样的陷阱。一方面,是不良商家利用人们贪图小便宜的心理,故意制造一种低价出游的幻觉,变着花样地制造各种骗局;另一方面,很多人却并没有从以往的骗局中得到警醒,反而以此认为自己不会遭遇陷阱,到最后落入了陷阱却浑然不知。
类似的“低价游”陷阱,问题也不能单方面地归咎于老人,毕竟,老人们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受害者,如果还要给她们“雪上加霜”,又怎谈人文关怀?进一步说,针对导游威胁购物、辱骂老人等行为,无论是站在职业道德,还是站在精神文明层面上看,都应该是解读此事的第一靶心,不去反思旅游质量,反而批评老人缺乏辨识能力,那么这种“事后诸葛亮”一般的逻辑,对解决事情无益,反而还会将老人推向更边缘化的境地。
由此看来,重要的不是追究个体的是非对错,而是从“低价游”陷阱的套路中得到警醒。无论是当地老年人协会,还是对接的旅行社,无非也都是在逐利而已,我们无法要求这些逐利性企业做到尽善尽美,但至少,对于导游的素质、购物的前提以及相应活动的进程,都应该给老人一个对等的知情权地位。贪小便宜的心态人人都有,但如何避免这种心态不被恶意利用,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反思的问题。
文/宋潇(西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