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被盲视的裸条借贷,刮骨疗毒何时能来

来源:红网 作者:强德平 编辑:林旻煜 2016-12-12 00:03:11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裸贷不雅照片和视频泄露传播事件爆发至今已有一周有余,舆论对此事的评判和界定仍在不断涌出,无论是事件的偶然性,抑或是问题的严重性,都暗示这类问题不会就此画上句号。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对此事也很诧异:本应该在学术的象牙塔里追寻自由理念的女大学生,却为何会这般不自由,甚至成为受害人?

  虽然不解这背后的行为动机及驱使她们接受如此苛刻要求的理由,但我也静待相关调查让复杂又微妙的问题得以昭彰。令我错愕的是,舆论评判却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公众好像被“女大学生”和“裸贷”字眼蒙蔽了视野,丝毫不去全面关注“裸贷”问题的根源而不断在借贷者的行为动机上进行抽丝剥茧般的分析,键盘上敲击出的同样是形形色色的归因猜测。

  从常识和理性的角度分析,一个年轻的女性受贷者,要接受极其苛刻,带有明显性剥削和性讹诈色彩的抵押和偿还要求的网络私贷,一定有着各种特异性的原因和理由。而浑浊的裸贷链条一路流淌,必然沾染着千姿百态的社会现象,用“贫穷”“不自律”、过度消费”“双方你情我愿”等试图进行的单一归因,也只是流于毒液蔓延支流上的成因猜测,并不能对水源清洁真正起到刮骨疗毒之效。更值得警惕的是,在裸条借贷问题上,人们形成了一种盲视,这种盲视可能比问题本身更尖锐。

  所谓盲视,是指意识性的视觉丧失,但还是能够对投射到盲区的刺激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辨认。换言之,盲视含义不是看待问题“不对”,而是看待问题“不全”。对借贷者的需求如何,抉择如何,道德如何等进行分析对解决问题固然重要,但如若不去质问放贷者居心几何,贪欲几何,守法几何,这种站在道德高标上先入为主地盲视,会让问题更加沉重:一是如此这般的舆论场是否会对放贷者姑息纵容,二是我们的人性关怀是否真的在日渐稀缺?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句话:“那些走上邪路的人,实际上是一些非常孤独的人。”虽然她们周围既有年长的人、又有同年龄的人。虽然大家每天都在叮嘱他们:“不要这样”,即便最明白、最直率地问别人: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对什么是错,谁都能马上表态。可为何实际被逼迫时总有人噤若寒蝉?战胜自己是最不容易的胜利,生命有其强大的一面,也有极其脆弱的一面,而脆弱的一面往往是无助的、极易受到损伤的珍品。有时只是一句冷酷无情的话,一个漠不关心的眼神,就足以折断一根纤细的生命之线。

  裸贷的漩涡,一旦卷入其中,真正进退两难的还是借贷者。因为经验——并不是说成功的经验,失败也有经验,只不过这种经验的获取是痛苦的。可以想象,这些人将来,15年?20年?会不会还会有误入邪路的危险来威胁她们?在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面前,或许就是报道中这样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一个个令世人意外、家人蒙羞的意外出现时,一滴滴误入歧途、追悔莫及的泪水流下时,一个人可能会就此彻底沦落。

  对于裸贷的正确看待,应该是出现一点点预感的征兆,或是已被公开的苗头,就要及早预防这种危险,注射强有力的抗毒剂。在被曝光和尊严丢失的一个个眼神之中,社会的群体性观望和无止境评说都于事无补,反之,我们更应该放大放贷者的丑恶嘴脸,质疑放贷者的职业操守和人道精神,反思无力辩解背后的法律空缺和制度漏洞。

  有评论也指出,这些人不仅是这次裸贷不雅照片和视频泄露的受害人,而是根本上的裸贷的受害人,是假网贷之名的公然的性剥削和性讹诈的受害人,这种行为属于现代社会的“逼良为娼”,但问题是,我们很难找到一条清晰的判断准绳来加以明确界定。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贷款作为一种正常的经济行为,存在公众取水吃的必然性,新时代的网络借贷平台又为新鲜事物,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监管空白也情有可原,但空缺的制度一定不能让人等得太久,当务之急是必须见微知著,编织法网,结出可以依循的果实,全力保障水源的澄澈无杂,让难登大雅的裸贷和蜷缩在黑暗处的放贷者无处藏身,而不是绽放一朵空花,让人们在盲视中探寻本不存在的解决之道。

  文/强德平(陕西师范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