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再出事故,折射马拉松飞速发展隐忧

来源:红网 作者:苟洪景 编辑:林旻煜 2016-12-12 00:02:48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在2016年12月10日上午举行的2016厦门(海沧)国际半程马拉松赛中,跑者林某某在距离终点4.5公里处倒地,心脏骤停、呼吸停止。跑者吴某某在到达终点后倒地,心跳停止、呼吸微弱、瞳孔放大。两位跑者经全力抢救无效后死亡。(12月11日《新京报》)

  两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在一场本该欢欣雀跃的盛事中陨落。本该是锻炼身体、活跃心情、丰富生活的马拉松比赛,却变成了生命终止符。近年来马拉松比赛中事故频发,且每件都是“性命攸关”的大事,这足够引发社会对马拉松赛事“有诸多好处”之外的新审视。

  伴随着马拉松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截至2016年12月8日,今年在中国田径联合会注册过的马拉松赛事已达328场,从2011年的22场已经翻了将近15倍,而这些还不包括全国范围内各个高校内风靡的“校园马拉松”。马拉松在中国近年的发展已可以用“飞速”一词来形容。社会经济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公众将更多注意力放在了增强体质、参与社会生活当中,而城市主办方也寻求提高知名度、拉动消费的机会,国内马拉松赛事因此也应运而生。

  但如此欣欣向荣之景的背后,却漏洞百出。国内许多地方存在社会经济与个人素质发展的脱节和错位,有很多不了解马拉松、不了解自身身体状况的“冲动型消费者”,他们未经练习报名参赛,却渴望在比赛上“锻炼身体、突破自我”,此时往往发生危险。而举办方也因自身的不成熟、不专业,无法阻止悲剧的发生。本应从报名时就该对参赛者严加筛选,却为了提高赛事影响力、参与度,而刻意放低报名门槛,减少体检项目;在比赛过程中的赛事救援又缺少经验、不专业,救援器材设备不足,而最终酿成大祸。

  这样的爆发式拓展和不成熟运行,造成了很多国内马拉松赛事运行中的问题。但若究其根源,在于主办方举办马拉松赛事时急于求成、盲目从众。马拉松比赛的好处不用再赘述,但这些好处真的在任何地方都会起作用吗?这些地方真正具有举办马拉松赛事的能力和资源吗?盲目地只看到了马拉松的好,却不清楚自身的实力,是许多国内城市举办马拉松时最大的问题,也是赛事运行中发生危险的最大原因。只有拥有合适赛道、救援团队、投资方、赛事举办经验,甚至是有合适的受众群体的城市,才具有办赛的资格,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尝到马拉松比赛的甜头。

  这种“一个地方做件事得到好处,其他地方疯狂照搬模仿”的例子在国内真不少,只是马拉松这种级别的事件,在组织策划上容不得半点马虎。适当学习借鉴可以,但若真正准备筹备,还是要探索自己的路子,可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而导致弄巧成拙。

  文/苟洪景(苏州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