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一名医生在网上炫富,结果引来了整个社会的羡慕嫉妒乃至恨。“医生真有钱!”即便有理智的人,也开始掂量自己的财力,悔恨少不更事时过于理想主义的择业。而这样的感叹,往往出于公务员、媒体之类的正在变革的领域,他们所处的职业前景不够明朗,不免有人叹道,“如果能重新选择,我一定不选这个行业。”
“如果能重新选择,我一定不选这个行业(专业)。”这种声音,如今真是时常听到。招聘季,这样的声音在校园泛滥;改革大潮中,这样的悔意更是充斥着进行重大变革的各行各业。焦虑的2016年,职场中人不仅“身体被掏空”,理想更是被榨干——公务员限制多收入低,纸媒更是一片凋零,落后产能从业者纵有技术也面临淘汰。男怕入错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自己曾经的理想,原来在现实中,这么一文不值?
其实,这份焦虑和怀疑只是环境变动的自然产物。时代在发展,改革在进行,有些行业在改革中必须转移,比如落后产能,但有些行业却必须在坚守中开拓,比如传统媒体和公务员体系。每一个正在改革的行业就像一艘小船,在改革大浪中颠簸。不能此时看见哪搜改革较少的“船”行得稳,就让相对剥夺感吞噬自己,轻易否定自己当初的理想和职业价值。
人比人,气死人。焦虑源于变动,不满源于攀比。其实年少时不是少不更事,而是本就一无所有,心无杂念。欺骗自己的不是理想,而是虚荣。如今,多少女大学生因金钱而受骗,多少有才之仕因贪慕虚荣而入狱。上至官场,下至百姓,《永远在路上》的官场还在反省,裸贷的潘多拉魔盒就已经打开。然而,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事情比金钱更重要。真让落马的大贪官回去重新选择,也未必有哪个“青年才俊”甘愿放弃那时的理想。
现实和金钱是择业的考量,但绝不能是唯一的考量。“我自己一年也有十来万块钱,我爱人她是央企的领导,一年收入也有几十万,完全够了。”落马官员白恩培悔恨自己被商人的奢华生活影响,“完全够了”其实道出的是很多人不自知的现状。欲望带给人不幸,理想却能给人力量。在这样一个聚变的时代,连雷曼兄弟这样的大投行都会倒闭,摩托罗拉诺基亚这种科技巨头也可能说垮就垮,我们不能奢望选择的职业都一成不变、稳稳前行。
多少人在金钱主义的诱惑下,把理想设立成“买房买车有票子”那样低到泥土里;但如果把理想设置得高到遥不可及,又会变成没有土壤的空想。比起子路、冉有、公西华想当大官的志向表述,孔子更欣赏曾晳追求国泰民安的本质理想;比起屈原绝望投江,我也更欣赏鲁迅弃医从文的曲线救国。即使那时医生比现在更受尊敬,即使那时文人处处“碰壁”,却总有一份责任让他坚守了那份职业,而这,不正应是我们很多人面对挑战的状态吗?
碰壁和攀比都不能成为怀疑、改变理想乃至轻易否定自己职业的借口。在变革的时代,你的理想从未无处安放,更没有什么现实能轻易磨灭它。你可能一直都在通往理想的路上,只是还没有适应环境的变化罢了。浮华年代,不忘初心,在战略上藐视挑战,在战术上重视挑战,面对改革跟上步伐,定能开创一片理想与现实接壤的勇者之地。
文/刘志杰(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