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评价方式男女有别彰显差异化教育理念

来源:红网 作者:王彬 编辑:夏熊飞 2016-12-08 00:03:11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杭州采荷二小关注学生的动态发展,从去年开始推出学生成长册,分为蓝色的男生版和粉色的女生版,分别给出了不同的评价标准。比如在穿戴仪表方面,要求男生“每天戴红领巾,红领巾干净”,要求女生“红领巾干净平整”;在日常礼仪方面,要求男生“公共走廊不追跑”,要求女生“公共走廊不大声说话”。(12月7日《钱江晚报》)

  小学推出“男女有别”这种新型的评价方式,让人眼前一亮。这里所提的“男女有别”可不是让男女彼此疏远的意思,也不是歧视哪一方。而是根据男女现有的实际差异,比如天性、生长发育和心智等,按照不同的标准来要求他们,找到最适合他们的具体规范与评价方法,注重学生的过程性评价。这样的“男女有别”更看重学生的独特性,更有人情味,凸显了“差异化教育”的理念。

  所谓的“差异化教育”,就是把学生的个性置于教育的高地,更多的是人性化的引导,而不是命令式的强制教育。在人性化教育的潜移默化中,其既能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又能激发学生的潜能,而这两者恰恰是我们目前普遍的“填鸭式”教育模式的“短板”。

  按照普遍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学校很少会为学生订制具有“人性尺度”的个性化评价。其也是在“差异化”地对待学生,只不过这种“差异化”对待是以考试成绩为准绳。对成绩好的学生,或许会更加专注地培养,而对成绩差的学生,恐怕连最起码的“尊重”态度都很难存在。

  其实,“男女有别”的评价方式只是“差异化教育”的一个缩影,这种教育模式还可以深入到学生学习生活的其他细节,有着更广泛的实质作用。就拿杭州这一小学来说,其还有补偿式评价,能看到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性,注重用学生的强项弥补弱项的不足,也有“扫地”等生活技能课程,让学生从小学会自理。这些都体现了“教育评价方式的多元化”,最大的现实意义在于,它们共同地将“考试成绩”这一评价学生的“巨头”拉下了神坛。

  也就是说,在差异化教育面前,学生要学习的东西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得到的都是平等的审视眼光。杭州采荷小学是重点小学,“差异化教育”也凸显了其教育理念的先进。但这并不意味着“差异化教育”只能存在于大城市里的重点学校,因为其更多的是一种理念,没有什么门槛。所以,更应该走入农村,深入到基层教育中,如若真能践行下去,或许问题少年也就不会那么多了,农村教育的破败可能就会出现转机。

  文/王彬(浙江传媒学院)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