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贵州一中学面向学生推出“如厕牌”制度,规定每班一块“如厕牌”、上课时间每次限一人带牌上厕所。这一制度引发众多网友的强烈关注。面对争议,涉事学校办公室主任表示,“如厕牌”制度系“政教处未经深思熟虑的行为”,尚未正式开始实施。(12月2日《新京报》)
诚然,上厕所需“如厕牌”这一举措源于学生在自习期间,成群结队上厕所,严重扰乱了课堂秩序,学校也是出于保证课堂质量的善意,才颁布这条制度。问题是,一些学校在管理学生的过程中过度规则化,甚至想要制定规则来约束人的本能,这多少暴露出部分学校的僵化思维。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句古话自有它的合理之处。在当下,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校园,甚至在幼儿园,也都有其一套规范化的制度,这些校规对于师生的行为规范也的确起到了一定的约束作用。但在具体制定规则的过程中,一些学校过度僵化,企图将学生一切行为固化下来。像此次贵州某中学,计划为学生上厕所颁布一张“许可证”,没有“许可证”的同学及老师将会面临一系列惩罚。这看似能够提升学生上课质量的规则,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学校管理理念的落后。
一些校园管理者企图将学校打造成制度的城墙,而学生生活学习的行为都在制度约束之内,包括何时吃饭休息、几个人上厕所比较合理,这些因人而异的习惯,学校也为其贴心规划。但不容忽视的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学校管理者也应与时俱进,创新自身观念,建设现代学校管理制度。要知道,制度虽是保障教育有序进行的推力,但制度终究不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在校园中构建一套合理制度的首要目的,还是更好地为学生、为教育服务,而不是用来限制学生行为,扼杀学校自由平等的良好氛围。
实际上,真正有借鉴意义的制度,应该是有温度、富有人文关怀的。像一些学校将表情包引进食堂,用幽默风趣、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勤俭节约的希望用表情包创意呈现出来,想必学生会更喜欢那些诙谐有趣的表情提示牌,而非冷冰冰的严肃告示。同样地,把学生囚禁在制度的牢笼中,用强制的方式要求学生尊重,必定会引起学生的反感。而另辟蹊径,用现代化思维引导学生,用温馨的话语提醒学生,彰显出学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学生的接受程度,应该远大于空洞的说教。
制度是学校规范化的重要保证,但将其过度精细化,往往适得其反。在制度设计中,“围墙式”的思维显得不合时宜。而要真正释放学生的学习热情,打破校园中的制度围墙,想必学校管理者还得摒弃掉原本的固化思维,用引导代替限制,用人文关怀代替硬性惩罚,将现代学校管理制度和人性化教育灵活地结合起来。
文/张晓雨(西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