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历经18载春秋 中部农博会这样一步步长大“成人”

来源:红网 作者:沈梦艳 编辑:李莎宁 2016-12-02 19:44:21
时刻新闻
—分享—

农博会展馆内,顾客正在试吃美食。

  红网长沙12月2日讯(时刻新闻记者 沈梦艳 摄影 李长宏)从“红星农博”到“湖南农博”,再到“中部农博”的嬗变和升华,今年,中国中部(湖南)农业博览会迎来18岁生日。

  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20多家境外企业齐聚、网红直播陪逛农博……规模一届比一届大、品牌产品多、人气旺、交易活跃,走过七年之痒,农博会为何还能历经18载春秋不倒?其中奥妙,时刻新闻记者带你一探究竟。

  立足中部18年现“农”字号企业火爆“抢滩”

  农博会创办于1999年,回顾18年的成长历程,农博会凸显出了专业性和特有的地域、门类特色,对农产品、农业技术、农业机器进行了全面展示。来自中部六省及国际国内的30多个代表团、2000余家中外企业、数十万宾客赴农博盛会,呈现出知名“农”字号企业火爆“抢滩”的场景。

  立足中部,注重中部,重点倾斜中部,本届农博会吸引五大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齐聚,国际范儿居历届之最。据统计,历届农博会累计展出农产品18万余种,其中绿色食品近千种,成交额逾2300亿元,观展人次近2000万,日平均人流量超过10万人/次。集中展示了近年来中部地区农业和农村改革的突出成效,成为了市场对接、商家合作、企业交流、农业发展的载体。

  对永州市异蛇科技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郭德志而言,陪伴农博会成长18年,能明显感觉到,参与蛇类养殖、蛇产品加工的农户、企业越来越多,这是农博会对这一行业的巨大推动。“也让我们的产品从永州走向湖南、走出全国,与全国包括国外的很多客商建立了良好的合作渠道。”

  搭建农特产品“扶贫订制”渠道

  湖南是农业大省,如何实现农业大省到农业强省的跨越?湖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委主任刘宗林认为目前湖南存在农产品大部分不精细、不精准等薄弱环节。“从而降低了资源利用率以及劳动生产力,使湖南的农业缺乏市场竞争力。”此外,大部分农产品还缺少严格的质量标准,农业生产管理的精细化也有待提高。

  “尽管有难度,我们经常讲的,不怕有问题,就怕发现不了问题。”刘宗林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大的短板在农村贫困人口,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在农民收入。

  如何确保农民持续快速增收,与城镇居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农博会也进行了深入关注。

  作为中部六省农业发展成果交流的重要平台,为发挥展会对精准扶贫的带动,本届农博会特设电商精准扶贫展区,多个贫困县的百余家农特产品企业、20余家电商,根据各个贫困县的特色进行“扶贫订制”,帮助贫困地区农特产品走出深山,走向世界。

  农博会组委会表示,18年的发展,农博会已积累了较丰富的农业会展经验,逐步成为全国的农业会展品牌,成为农业成果的展示平台、优质农产品贸易平台、重点农业项目合作平台、农业科技与贸易信息的发布平台。“农博会的成功举办,对加速全省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活跃市场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