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近日,一则五年级学生家长改错了孩子的一道题,被老师叫到学校挨训的新闻走入公众视野。原来这所学校,老师把作业答案发到家长群里,让家长对照着给孩子改作业的“传统”由来已久。(12月1日 澎湃新闻网)
新闻一出,网友呼声一边倒,纷纷倒向了学生家长。对学校老师这种“家校合一”的方式提出了质疑。的确,术业有专攻,家长文化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虽然不排除一部分家长可以胜任改作业的“大任”,却也不能忽视另一部分,改不来作业的家长。改作业本该是老师份内的事,却让家长来改。学校出发点再好,似乎也都说不过去,难逃卸责之嫌。由此看来,家长改作业的方式确实不妥。
在整件事的过程中,除了指责学校这种“家校合一”,由家长改学生作业的方式欠缺合理性的同时,也该看到,教育方式上更为深层次的问题——学校“过于注重标准答案”。如果说,学校实行“家校合一”,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让家长督促学生养成学习的好习惯,那么是可以被宽恕的。至少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方式错了。而事件中,家长被骂,只是因为觉得孩子的解题思路更为简便,而没有按照老师发到群里的标准答案来给孩子改作业被骂,就真的是不可原谅了。事实上,中国教育注重标准答案的问题早已饱受诟病。
关于标准答案扼杀孩子想像力的报道,在生活中并不少见。网上也有很多奇葩的学生考试内容,其中较为典型的:1、找出《匆匆》这篇课文中你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学生答:“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错误)标准答案:“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2、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学生答:“香蕉。”(错误)标准答案:小船。教师对于那些不符合“标准答案”却经过学生自己思考的有创造性、有个性的不同的回答,通常不是忽视就是给予否定。什么叫“自己喜欢”?连这样的题都有标准答案,实在让人无语。学校意在铸造千人一面的模子,还是希望百花齐放多姿多彩?
过于注重标准答案,学校成为“生产车间”式的教育,这就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千人一面,缺乏个性。标准答案观念似乎已经在一部分学校中根深蒂固了,教育是培养人的行为,给学生浇怎样的水,施怎样的肥,就会产生怎样的果实,而这种注重标准答案的教育,学生们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却没有锻炼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更别谈学习能力了。
学校身兼教书育人的大任,而现在教师备课,主要是记住教材上的标准答案,把学生往标准答案上引。过于注重标准答案,也只会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长此以往,国人的创新能力怎么提得上去?
文/董仕玲(西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