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首页 | 新闻热线 | 在线投稿
当前位置:

老师,我也想给您打打分

来源:红网 作者:张晓雨 编辑:林旻煜 2016-12-01 00:16:01
时刻新闻
—分享—

  ——本文系红网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大学教师可以为学生打分,而且这些分数在很大程度上,是大学生评优评先的决定因素。而学生群体,却少有渠道可依据老师的课程和态度为其打分做出评价。这种学生群体与学校层面沟通的空白,很容易让教师和学校在封闭的世界里洋洋得意,无法自拔。

  大学教授忙于项目和课题,无暇顾及自身的上课质量和学生反馈,这在大学校园中并非孤例。像我所在的学校中,大二必修课《管理学》是我期待已久的课程。令人失望的是,老师上课照本宣科,其语速跑得比马还快,学生的出勤率从第一堂课的百分之百,演变到后来缺席学生比出勤人数还多。当然,这并不是说学生因老师照本宣科而逃课就占理,但倘若学校能够多听听学生的意见,为同学提供反馈意见的渠道,想必类似现象便能够有所减少了吧。可悲的是,站在三尺讲台上已有些时日,其仍然难改照猫画虎的课程模式,学生的话语权在当中所发挥的所用,微乎其微。

  值得注意的是,当学生投诉无门,或者提出意见也少有人关注时,教师却能够在期末,对学生做出系列评判,而将学生一学期努力符号化的,便是一串数字和差异明显的绩点。系统的学业评价体系本没有错,问题是,一些执着于职称评定和项目研究,而或多或少忽略其本职,甚至连学生名字样貌都记得十分模糊的教师,有何底气用分数来评判学生在本课程上努力?

  凡是涉及高校改革的一举一动,往往能够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舆论热议。高校教育唯分数论的教育心态,大学教育中出现的书斋化现象,及发生在象牙塔里的负面事件,针对这些目前中国教育中存在的漏洞,高校也需要通过一次次变革来改善它。但变革着的教育模式始终没有跳出一个本质,即高校教育中唯分数论的生存法则。家长对于学生的赏罚紧扣其考试分数,教师判断一位学生一学期的收获,亦是通过赋予其一定的分数来实现的。这样不仅减弱了学生表达意见、展示自我的话语权,也将其封闭在通过数字来获得尊重和认可的泥潭中。

  教育逐渐功利化所释放出来的深层次信号不应被我们忽视。要想提高教育质量,促使高校教师和学生回归其本职,就应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为学生表达意见和想法开拓出一片自留地,赋予其适当的话语权。当然,增强学生话语权不难,不过还得拿出倾听的诚意。要知道,形同虚设的意见渠道,依然偏离了完善教育体制的本质。

  文/张晓雨(西南科技大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专题频道首页